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智库:中评白皮书第248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00:35:20  


中评白皮书第248期《中国评论》月刊8月号目录
 
  “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观察》杂志发行人兼总编辑,博士,前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的《浅论习近平的和平统一观》一文。纪欣指出,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至今,即将届满40 年,这代表国家的统一方针,由和平解放台湾转向和平统一,也已将达40 年之久。40 年来,中国大陆不论在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国防及科技实力上都突飞猛进,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唯独两岸关系几经台湾岛内政党轮替起伏转折,至今仍面临严峻挑战,但《告台湾同胞书》及之后以邓小平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基础,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始终是国家统一政策的大政方针,尤其习近平2012 年出任中共总书记后,在原有的方针政策上与时俱进地做出适度的调整与创新,使新时代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工作有了新的方向。

  “智囊阔论”栏目刊登的另一篇文章是《从岛内、外部势力与大陆三个维度的矛盾进程探寻两岸关系发展规律》,作者是中评社常务副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董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教授周建闽。该文分析了岛内、外部势力及祖国大陆三个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的综合影响,指出几十年来,这三个因素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矛盾,从而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波澜起伏,充满矛盾冲突与各种博弈;而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种种不稳定、矛盾迭加的现象,又似乎给其蒙上一层迷雾,使人难以探寻其发展规律。这需要我们循着岛内、外部因素和大陆三个维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实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理清两岸关系发展的矛盾规律,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准确预测与把握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向。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林劲在该栏目发表了《现阶段台湾政治生态及其走向初析》一文,探讨今后台湾政治发展是走向两党政治格局,还是多党政治格局。他认为,从长期以来台湾政坛的“二元结构”特征和现行选举制度看,台湾似乎已经逐步形成两党格局,尽管其发展过程有所跌宕起伏,但是基本方向并未改变。

  台湾学者张峻豪发表了《“蓝、绿、红、青”与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预期》,他指出,事实上,目前不论是大陆方面持续深化的“惠台政策”,或者民进党政府对两岸政策都必须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取得平衡,都反映了两岸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亦即:政治与社会层面共同构筑两岸关系的时代。文章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轴线,勾勒出当前政治面与社会面交织而成的当前两岸关系特征,另外,也以“青年世代”为核心,论述两岸当局在此刻处理两岸关系的作法及策略。本文认为,两岸关系从政治认同的论争,到青年世代的政策安排,乃是凸显了上下层两岸关系在当前的融合,而执政者如何从青年世代的政策安排淡化政治认同之争议,更是推进两岸关系、主导两岸议题的关键因素。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庄吟茜博士以《蔡英文的两岸论述:演化轨迹与可能动向》为题发表论文,指出蔡英文在2015年6月访美时抛出了“宪政说”,开启了其通过两岸论述向大陆“答卷”的曲折历程;此后,蔡英文又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这些论述隐晦地反映出其对“九二共识”的否定态度,因而成为了两岸气候骤然恶化的关键推力。基于以上分析,文章回顾和梳理了蔡英文自2015年6月以来建构的两岸论述,并从历史脉络与未来走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南开大学教授、博导朱磊发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两岸经济合作》一文,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两岸经济关系将继续增强和提升。在落实和运用相关政策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的过程中,该文提出台湾的资通讯、半导体、消费电子、精密机械与自动化等5 大产业是两岸新兴产业对接与匹配的最佳结合点。

  “智库研究”栏目刊登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导祝捷、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段磊撰写的《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时需考虑的九个法律问题》一文。作者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的条文规定,对国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解决台湾问题时,提出需要学界认真考虑的九个方面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启迪学界和政策界人士对此展开深入思考,为未来台湾问题在发生特殊情况下如何依据法律实施解决方案,预作法理和策略上的研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