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潘兆民:两岸接触影响台湾青年青政治认同 | |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00:36:28 |
潘兆民认为,毋庸质疑,两岸在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领域的接触,一方面可能促使台青对中国大陆的经济繁荣产生好感,以及被惠台政策吸引,如依据学者耿曙、曾于蓁对参与两岸青年交流的深度调查结果显示,两岸青年交流确已产生实质的效益。首先,交流确能化解部分青年对大陆先入为主的偏见,也确能改善部分对中共的嫌恶;其次,交流亦能加深对对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象,甚至因此愿意前往大陆发展,而重设原有的生涯规划;最后,交流亦可充分展现接待双方的友善热情,形构双方持续互动的沟通管道。 简言之,适当的两岸人际交流与接触,确为降低族群偏见、化解刻板印象的重要关键。 他也指出,另一方面,两岸接触又使台湾青年体认到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差异,因而产生认同上的“我者”与“他者”的分别,也可能更强化“远中趋台”的观念,并促使对台湾的“国家认同”程度上升。 “值得关切者,经济发展的好感度,能否抵消因为政治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疏离感的反作用。”潘兆民说,“团体接触理论”解释,即两个政治实体的接触,会增进彼此人民的了解,从而增进彼此的好感。然而,如果用“团体威胁理论”解释 ,即两个政治实体的接触,会让人民意识到彼此的差异和利益冲突,随着这些的不利因子的积累,使这两个实体感觉彼此的威胁,从而使持续的接触,反而造成日益的疏离。 所以,当下的两岸当局亦正在进行好感度与疏离感的竞争。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