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化圈公共产品 如何供应?

http://www.CRNTT.com   2020-01-21 00:18:08  


统一中国除了国家主权落实之外还需要文化认同
  中评社香港1月21日电/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陆钢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月号发表专文《中华文化圈公共产品的供应》,作者认为: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香港回归祖国是非常完整的,没有留下棘手的遗留问题。然而,香港对文化中国的认同过程没有完成。香港对一国的认同,实际上是对主权中国的认同,并不意味着对文化中国的认同。相比台湾,香港的国际化程度更高,人群也更复杂。从香港的事件引申出一个问题,统一中国除了国家主权落实之外还需要文化认同。前者体现了硬实力,后者需要软实力。中国主权的认同具有确定性和地理空间性,但文化中国的认同则没有确定性并且超越地理空间。文章内容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和平统一是21世纪的大命题。大陆集中了各方力量进行研究,其焦点集中在国家主权的统一层面上,因此,除了军事武力直接占领台湾全境之外,外交就是主要的和统手段,其目的是消除台湾的“邦交国”,彰显其国际法意义上国家主权代表的不合法性,因为没有任何国家承认的政权,肯定无法代表中国的国家主权,这是常识。另一个明证是,大陆高层曾经对两岸统一有过承诺,祇要承认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甚至可以改国号、改国旗。显然,在两岸统一上,大陆的关注点是政治统一,即国家主权形式上的完全统一。

  然而,最近香港发生的事件表明,国家统一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是不完整的。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看,香港回归祖国是非常完整的,没有留下棘手的遗留问题。然而,香港对文化中国的认同过程没有完成。文化认同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触及民众的意识形态、心理认知以及社会阅历。如此艰难的任务特区政府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它祇是藉助于官僚机构在文化沟通上做了一些表面文章,一旦遇到抵制就撤退。而大陆驻港机构基本上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整体性的文化认同战略规划。本来香港的大学应该是承担青年人文化认同的重要场所,但在精英教育理念的支配下,香港的大学延续殖民时期的教育方式,在涉及中国文化认同方面无所作为。连教学语言和工作语言都全部是英语,中文不过是用于日常生活交流的交际语言,而且不是普通话,而是粤语。这样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价值取向自然倾向于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情结难以生成,更谈不上文化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