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北约安全观的重构与中国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4 00:05:05  


 
  历史上的美苏对峙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军事领域,而今天的中美博弈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科技领域。中美两国所推动的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财政金融体系、技术平台以及不同的政治理念都导致两国冲突。地缘政治虽然仍是决定性因素,然而其内涵已拓展到地缘经济、地缘科技等新的领域。

  不同于美国的是,欧洲并不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从而不存在竞争和博弈。欧洲更多地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与交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多种方式在欧洲国家得到落实。一方面,开发连接欧亚大陆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多边贸易创造机遇,中欧贸易为欧盟创造了巨大外部空间;另一方面,中国通过海外并购使得一些小国形成以债务依赖为基础的国家关系,为自身增加了政治影响力,这一点在东欧、南欧国家尤其突出,他们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比如南欧国家意大利与希腊都积极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希腊还与中国分享比雷埃夫斯港口的使用权。东欧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高加索国家都视中国为重要交易伙伴和融资伙伴。德米特里研究员认为,中国政府灵活的多边外交为自身赢得了政治空间,不论对于俄罗斯还是北约国家,中国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

  二、美欧内讧和战略误判下的迷茫

  马克龙质疑特朗普在欧洲安全面对威胁的情况下,是否会作出有效回应,故称北约“脑死亡”。然而其言辞并未挽回这一重要盟友,而是更大削弱了大西洋两岸的美欧同盟。关于欧洲防务,美若要给予盟国更多信任感,最为迫切的并不在于强化与各成员国的防务合作,而应在面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焦虑感中与盟国步调一致地维系共同应对的意志。

  马克龙声称,对美信任危机应该促成一个更加自主自治的欧洲防务协调机制。兰德公司研究员詹姆斯·多宾斯认为,美官方其实不应该对此焦虑甚至进行反制。经验表明此类倡议不会走得太远,而且如若倡议实现,对于美恰恰是好事,美将迎来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协调的欧洲伙伴,既然鞭长莫及,不如放任其自力更生。

  在对华立场方面,特朗普一方面指望北约跟随美国在贸易关税、5G通信技术方面一同打压中国,另一方面却同时对中国和欧洲实施贸易战,如此反复无常之举,难以赢得盟友信任。近期美欧多国炒作中国“威胁”,实则由北约内部分裂所致。树立假想敌,倒逼北约凝聚力,斯托尔滕贝格用心良苦。

  在中国网络供应商华为是否应参与德国等国家的5G网络建设问题上,美国与几个欧盟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分歧。与会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威胁在必要时收购华为的瑞典竞争对手爱立信,以便使爱立信能够在与华为类似的水平,例如价格等方面,为未来的信息网络提供技术。②如果任由美国主导安全机制,北约将不再是多边主义规则之上的对话平台,而是强权和交易,特朗普思考问题的模式是“赢家—输家”,而不是可靠的联盟。美国力求从冲突策源地脱身,从而使欧洲国家无法在美国保护伞下安身立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