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张晓明:国家安全底线愈牢一国两制空间愈大

http://www.CRNTT.com   2020-06-09 00:03:32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晓明(研讨会直播截图)
 

  作为本届全国人大2975名代表之一,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次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决定”的全过程。王晨副委员长对“决定”作说明和“决定”草案最后获高票通过时人民大会堂内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震撼了我——那是一种只有压抑很久或者期待已久才会爆发出的掌声,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中国人民的心声!

  我注意到这段时间香港社会对“决定”的各种反应,欢欣鼓舞者有之,抹黑攻击者有之,疑惑忧虑者有之。支持“决定”的市民认为,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中央出手,香港有救”;反对“决定”的人声称“香港已没有高度自治”,“‘一国两制’名存实亡”,“‘一国一制’已经来临”;对“决定”抱有疑惑的人主要担忧“决定”和有关立法会不会损害香港的司法独立和终审权,会不会影响到人权和自由。总的看,各方面关注都比较多地指向“决定”和下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对“一国两制”的影响。这也充分说明,“一国两制”的确是香港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那么,究竟该怎么看中央这一举措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带来的影响呢?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一点看法是:国家安全底线愈牢,“一国两制”空间愈大。要说明白这个问题,先要想清楚几个“为什么”。

  第一,回归初心,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

  大家知道,“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为什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后来由于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比较成熟,“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中央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基本考虑有两个:一是为了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二是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在基本法的序言中写得很清楚。对于后一点考虑,邓小平先生讲了不少。他在1984年7月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说:“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他还说,如果不采取“一国两制”方式,香港会出现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这是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战略考量。但是,相比之下,对前一点考虑,邓小平先生更为强调。

  大家都很熟悉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先生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那篇堪称经典的谈话。邓小平先生一开谈就对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作了明确而清晰的概括:“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治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在这里,邓小平先生把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作了层次区分,主权问题排在第一位。他还斩钉截铁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可见,邓小平先生在构思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时,从一开始就把主权问题放在“置顶”位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