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变动中的中欧关系及走势

http://www.CRNTT.com   2021-06-06 00:02:15  


 
   二、中欧关系与世界大势

  在历史和现实中,任何国家、行为体之间的联系,都是在相互瞭解、判断和作用中来完成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代背景不仅加剧了中、欧的忧患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欧关系中竞争的一面。同时,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必然对它作出限定和制约,使之沿着“竞争性依存”和“动态性再平衡”的方向演进而不致“脱轨”。

  首先,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各国特别是超大型经济体纷纷加大在前沿性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和竞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量子计算与通信、生物技术、新能源利用等战略制高点上展开异常激烈的争夺,未来全球经济形态、产业链布局以及人类生活样式将持续发生重大变革。同时,这些技术的跨社会应用及其应用市场的扩散必然对全球治理体系提出“去中心化”要求,国家、区域合作机制乃至欧盟这样的超国家行为体都必须对“求发展和保安全”的历史性命题作出恰当的回应。⑨在“数据为王”的智能化时代,美国凭藉谷歌、亚马逊、脸书、字母等一批数据业务超级企业占据霸主地位,中国通过海量数据和巨大的应用市场培育竞争优势,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第一、企业数量第二的新兴科技大国。相较之下,欧盟及其成员国囿于其制度文化和法律限制,未能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和内部大市场。然而,这未必意味着欧洲人将在数据化竞争中完全败阵。欧盟正在开启数条战线的反击,一是加强数字经济监管,在全球率先推出《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以夺回其“数字主权”并影响全球数字市场规则与治理;二是即将起征“数字税”减少对外国公司的数据依赖,保护自身的数据安全;三是与具有超大应用场景优势的中国建立务实合作关系,以回应欧洲中小企业智能化创新的需求。⑩与此同时,欧盟新近出台的“绿色新政”大致勾勒出以氢能发展为突破口,形成全球前沿技术“第三极”的构想,并计划为此持续投资4700亿欧元。相对于美(页岩气产业为主的能源独立)、中(化石能源仍然占比75.6%),以德、法为主的欧洲清洁能源战略将着眼航空、交通、制造业的“去碳化”转型,奋力打造氢燃料制成、运输、储存的全产业链生态,以其深广的应用性引领全球新一轮绿色能源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竞赛。⑪由此可见,无论是对全球治理规则和标准的影响力,还是就潜在技术创新实力而言,欧盟都是不可忽略的强大竞争者。它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外在压力,同时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和追赶对象。

  其次,全球秩序和力量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多重“失序”危机催生新制度、新规则。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后者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所占比重接近40%,在联合国等各类国际机制中参与度、话语权得到显着提升。随着G20、“金砖+”、东盟、非盟、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新型多边合作机制的兴起,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的内涵、动力、功能和影响得到更新和增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使得一大批欠发展的内陆国家发生“陆海联通”、“陆海统筹”的转向,正在改变世界海权结构和经济地理逻辑,“海权至胜”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⑫在这些显着变化背后存在的是两大秩序变迁趋势:一是全球发展出现“自西向东”的权势位移。202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按汇率现价折算约为15万亿美元)大关,分别为美国和世界经济总量的70%和16%以上。受中国持续增长的带动,亚太地区技术创新、产能、人口结构、社会稳定、消费市场等多重潜力得到不断释放,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3。⑬二是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滞后和失效,各类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安全危机直接冲击和削弱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信心和能力。生态和气候灾害、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等全球性治理难题,不仅超出任何国家独自承受和处理的限度,也激发各国抢占国际体系和规则改革先机的意识和行动。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