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中国道路可引领国际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1-07-25 00:02:24  


 
  就后者言,缘于几千年的政治生活实践,特别是近代中国被强行纳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之现代国际秩序这一“刻骨铭心”受挫经历,中国民族亦自觉,即便“家庭”“家族”具有第一位价值,但无国家之有效捍卫,这种第一位价值也是空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后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明确强调“国”居于“家”之上的“国家”伦理政治观,对其所处的大环境或国际环境亦生成了“大格局”意识,如天下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不论做不做得到,在整个社会层面上,中华文化传统还是会积极倡导“国”之价值不能逊于“家庭”“家族”价值的“国家”观念;在国际社会层面上,则是努力倡导人类共同价值不能逊于国家民族价值的共同体观念。

  不论是居主导地位的“家-国”伦理政治观,还是处辅助地位的“国家”伦理政治观,中华文化传统伦理型文化人格习惯看重现实切身利益,不太看重虚无飘渺的利益,特别是在自己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国内层面,社会成员善于向内发力,却不擅长团结合作。在国际社会层面,习惯专注个体利益或自己“本分”,国家民族显得“不够团结”,不仅没有对外扩张意念,而且习惯于“和合”状态及提防其他国家民族的侵犯。在能有力捍卫自己正当利益的前提下,也乐于力所能及兼顾其他国家民族正当利益,以及其所置于其间之国际社会的人类共同利益。而当受到集体威胁、个体或家庭核心利益面临“灭顶之灾”时,人们不拒绝接受更多责任,想方设法摆脱“集体困境”,迸发出那些拥有信念型文化人格之国家民族难以想象的强大国家民族向心力。

  二、解读现代国际秩序走向工具的有效性

  基督宗教政治版图上主要流派政治版图之政治秩序间的国际政治竞争,特别是“美苏争霸”国家战略竞争事件,是检视文化人格理论分析框架科学性之绝佳案例。

  苏联在美苏战略竞争为何失利?

  苏联在美苏战略竞争中“失利”,根本在于没有认真对待其东正教历史文化传统信念型文化人格。在彰显其文化人格优长的过程中,苏联用尽了其社会主义制度初创期“红利”,同时没找到能有效克服初创之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国际政治竞争环境中所“彰显”之“不足”的方法。不仅难以继续让该文化人格的积极效用发挥出来,而且还让该文化人格的“不足”凸显了出来。美国亦面临着其新教历史文化传统信念型文化人格所产生的跟苏联相类似的难题,但通过系列国家调整行为,不仅避免了其文化人格“不足”的凸显,而且继续发挥着其积极效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