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00:13:12  


 
  三、两岸融合发展是台湾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支点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决定》提出要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因此,建立两岸融合发展的新型治理机制。两岸经济关系正式开启以来,双方经济贸易往来关系密切,在经贸额和投资总量上逐年增加,台湾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一,当前两岸融合发展的环境虽然严峻,但是两岸经贸往来依然紧密。两岸地理区位毗邻,市场容量互补;大陆发展环境开放,政策优惠,经济稳健性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些因素在没有受到外部干预时必然会驱动要素在两岸间流动,创造出集聚经济,推动双方经济往来。2009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巨大冲击。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世界经济再次受到重创。但是,台湾经济在近些年来却能度过危机并在2020年出现反弹;这与台湾受益于两岸间经济融合规律密不可分。2008年以来,台湾经济成长率与台湾向大陆出口额同向运动。中国大陆的巨大市场需求和两岸间贸易创造效应是台湾经济的最主要增长途径。相比之下,台湾其他几大出口地区仍受疫情影响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增长动能。从2020年全年台湾主要出口产品结构看,中国大陆在电子零组件和资通视频产品增加额最多;美国则在台湾传统行业产品出口上增加额最多;而台湾一直看好的新南向国家则均表现为负增长。

  二,两岸产业链垂直分工模式依然是两岸贸易紧密的基础。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进入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阶段,通过OEM逐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之后台湾抓住全球经济发展时机,通过建立全球生产协作网络与有效连接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台湾经济内核是产销合一;台湾贸易与生产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塑造出了社会意义,带动了台湾社会转型发展④。台湾经济要实现接续发展,就应驾驭好宏观经济三驾马车;其驱动力在中国大陆。在两岸贸易结构中,电子零组件是最主要的产品,且中间品占比高。台湾电子零组件产业中,集成电路产业占比85%,其中晶圆代工占80%以上,DRAM约占10%;在其余15%的产业中,二极管(含LED)约占20%,印刷电路板约占35%,太阳电池约占8.5%,电阻器与电容器约占23%⑤。上述产品需求的最大客户群体就是大陆台资企业。这些台资企业在大陆从事加工生产,终端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三,中国大陆宏观经济稳定为大陆台商提供了最为优良的发展环境。2008年以来,大陆台资与大陆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相同。成本驱动与集聚经济驱动是对外投资的两种核心逻辑。早期台资企业选择大陆投资的原因主要寻求低经营成本。近些年来,随中国大陆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经营成本也出现增加趋势。此时,能够继续留在大陆并增资的台资企业,或是新来大陆的台资企业更看重的是大陆经济稳定带来的正外部性,集聚经济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大陆的市场容量。台湾工商时报在《2020年大陆台商1000大》报告中指出:2020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额增长41.5%,2020年大陆台商千大企业营业收入为7903亿元人民币。面临中美经济脱钩风险,大陆台商经营的最大困境是对美出口碰壁,其他市场如隔山打牛。⑥因此,在大陆为台商继续提供公平竞争的开放稳定环境中,大陆台商的最优选择是同步与大陆市场关联。两岸间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投资贸易紧密度的增加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坚实支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