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数据:民生经济风险 前所未有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00:07:15  


图8 香港社交媒体对本届特区政府任内财政预算案的平均关注度及负面情绪占比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9 今年财政预算案发布后港人对派现金、派消费券的关注度及支持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如图8所示,在上述急需纾困救急的民意氛围下,特区政府在今年财政预算案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反而在创下近年来最低的负面情绪(仅占36%)。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今年财政预算案仍以减轻市民经济负担为方向,包括电子消费券额度倍增至一万元、继续补贴电费和减免差饷、放宽购房按揭成数、租金扣税等,基本上与主流民意期盼一致;二是因为相较过去不少市民在对经济预期较乐观的情况下,还有“余力”对财政预算案指指点点,由于今年的经济实在难言乐观,大部分市民产生了“有好过冇”的无奈心态,不再像过去那样动辄以质疑、挑剔的眼光看待相关措施。

  不过,如图9所示,港府派一万元电子消费券的计划固然获得超过七成的支持度,但有关派现金的呼吁的关注度更高,支持度也突破八成。不少市民认为,目前香港民生之困已经不再是如何刺激消费,而是连最基本的还贷、交房租都难以负担的问题,显然消费券用途较窄,不如改为相同额度的“全民派钱”来得实在。还有观点批评,对社会中下层及中老年市民来说,电子消费券无法在街市、摊贩和两餸饭等廉价商铺使用,既救不了基层市民也帮不了底层商贩,质疑政府决策仍然相当“离地”。

  此外,还有观点注意到,因为疫情等各种影响,近年来特区政府公共开支不断扩张,用于强制检测和隔离措施就至少耗费540亿公帑,再加上未来“北部都会区”预留一千亿,但目前香港外汇储备已经连月下跌、港股市值不断缩水,担忧未来特区政府将面临财务危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