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二十大报告涉台理论解读

http://www.CRNTT.com   2023-01-16 00:04:00  


 
  完全统一是二十大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根源于中国共产党设定的历史任务,而这一历史任务被认为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意志,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政治判断与实践追求。完成这一统一目标的路径被设定为具有优先次序的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其中的和平方式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非和平方式即“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高于一切,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尽管存在先后次序,但都是选项,也都是有着相应触发机制与实施条件的。非和平方式之触发机制,从国内法律而言,主要规定在《反分裂国家法》第8、9条。随着两岸对抗升级与外部势力干预的深化,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关于解释或修订上述非和平方式条款的动议。美国《台湾政策法》的启动和挑衅,与“台独”势力的“法理台独”冒险行动一样,都是对上述底线逻辑与行动条款的冲击和测试,从而呈现出新时代涉台涉外斗争的激烈化与高度风险性。将台湾“乌克兰化”将成为外部干预势力利用“台湾牌”的最危险动作,也是两岸关系的极限风险所在。

  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充分意识到“两岸内外”的联动效应,意识到外部干预势力对两岸完全统一进程的结构性阻挠作用,特别提出反“独”促统及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的行动逻辑及要求。台湾问题牵涉到的“小两岸”(大陆与台湾)和“大两岸”(中国与美国)的复杂辩证关系,是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聚焦和破解的难题。对中国而言,这是拆解美国霸权结构、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的一次正当而富有斗争内涵、智慧挑战性的总体战,而对美国而言,这是霸权自卫与冷战咒语重临的一次世界体系权力斗争与地缘政治决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霸权理由及其最后的对抗,无法逆转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正当意志与行动力量。

  二、历史任务、民族意志与总体方略

  以政党代表国家,是一切现代政治体系的基本形态。这一形态是对古典君主制与贵族制的替代,是民主原则及其制度化的必然结果。但政党政治不能简单等同于西方的选举民主模式。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内在裂变和斗争,出现了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前者是资产阶级法权的缔造者和护卫者,以服务资产阶级利益为政治使命,后者则属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思想引领者,秉持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解放哲学及其实践体系。《共产党宣言》(1848)非常精辟地呈现了两种制度与政党模式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属于后一种,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进程中发展出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制度理性。

  二十大报告在整体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代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宣言,其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在宏观层面可以简化表述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性与中国属性,后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性与人类属性。祖国统一在二十大报告中被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真理观与使命观的体现。通常而言,资产阶级政党不会宣扬和诉诸什么真理或历史任务,而是作为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谋求纯粹世俗的权力和利益,民主选举的“轮流坐庄”游戏满足了世俗性权力和利益的周期调整需求。资产阶级宪法上不存在“法定执政党”的概念和制度,不存在经由执政党意识形态而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因为资产阶级国家另有“上帝”之存在,有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存在,政党只需充当其选举工具和政治利益分配的有限功能即可。无产阶级政党是不同的,在完成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之后,需要作为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及整体人民的政治代表,需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并实现对国家事务的全面领导。无产阶级政党除了选举程序和法律固有授权的权力来源之外,更根本的权力来源是以真理代表制和实质代表制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将自身使命界定成: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国家统一被视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核心指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