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中美关系博弈边界已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23-05-26 00:05:35  


 
  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两国原有的双边关系框架宣告终结。“大国竞争”(great-power competition)代替对华接触和中美合作,成为双边互动的主要模式。拜登政府执政后,旋即将中国界定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者”。〔1〕以2021年3月初发布的《过渡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为导向,拜登政府把中国视为“唯一有能力将自身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相结合而对稳定和开放国际体系构成持续挑战的对手”,〔2〕并承诺将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3〕与此同时,拜登明确否认将开展“新冷战”,承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4〕,并尝试基于上述逻辑建立一种新的对华战略框架。经历2021年3月布林肯首次公开演讲“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5〕、7月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舍曼(Wendy Sherman)访问天津时“竞合”的论调〔6〕以及10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中美高官苏黎世会晤期间“负责任竞争”〔7〕等表态后,2022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对华政策演讲中最终提出“投资、协同、竞争”(invest,align,compete)“三大支柱”,标志着拜登政府围绕对华战略的探索告一段落。〔8〕美国对华战略由筹谋转为落实阶段。

  2022年,美国政府陆续发布多份报告,利用正式文件将既有战略框架予以夯实确立。2月11日,在白宫发布的拜登政府首份《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中,美国重新宣示所谓“印太地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焦点地位,并提出美国将在未来投入更多资源与精力,与该区域内外的相关国家建立密切联系,驱动该地区的繁荣,提升该地区的安全,以制衡中国这一“整合经济、外交、军事与科技力量、在印太地区谋求势力范围,并寻求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国”。〔9〕10月12日,拜登政府发布其执政以来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重申“布林肯演讲”中大部分涉华内容,全篇提及中国近60次,将中国明确界定为美国面对的“最严重地缘政治挑战”,并着重强调未来十年是美国应对所谓“中国挑战”的“决定性十年”。为达成“竞赢中国”(out-compete)总目标,报告着重强调发展产业战略、确保供应链安全、确立美国主导的新规则及强化盟伴体系的重要性。〔10〕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紧随其后发布《2022年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与《导弹防御评估》三份报告,概述美军未来军事与安全领域优先事项。报告开宗明义地将中国界定为“今后数十年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以及“步步紧逼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并提出进一步深化“一体化威慑”(Integrated Deterrence)在美军中的全面实践〔11〕。

  在将全面对华竞争确定为国家战略重心基础上,美国调整自身外交与国家安全机制,令其更加聚焦中国,从而服务于总体战略部署。自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先后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增设印太事务协调官、气候特使以及多个负责中国事务的主任岗位。国务院、国防部、情报界与执法部门也调整或增设各类涉华岗位。2022年12月16日,美国国务院成立被称为“中国屋”(China House)的中国协调办公室(Office of China Coordination, OCC),取代该部门内部原负责中国事务的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该办公室由国务卿布林肯直接领导,由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主管,业务涵盖经济、安全、科技、外交与战略沟通等中美博弈的关键领域,旨在消除长期存在于国务院中的部门壁垒,从而迅速执行及落实涉华相关事务。〔12〕与上述机制调整相对应的,是大量曾系统化受训、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新一代“中国通”进入美国决策圈,参与甚至主导对华外交与国家安全决策。〔1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