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弘扬黄帝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http://www.CRNTT.com   2024-01-31 14:44:13  


传承黄帝文化凝聚两岸骨肉同胞的民族认同
  中评社╱题:以弘扬黄帝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朱磊(漳州),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运用新时代新视角新理念,对黄帝文化重新进行总结、辨析和诠释。分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的黄帝文化的精华:1.奉道、2.崇德、3.尚中、4.求变、5.合众,如何影响形成中华文明的特征:1.连续、2.统一、3.和平、4.创新、5.包容。阐述传承、弘扬和发展黄帝文化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及做法:1.传承黄帝文化凝聚两岸骨肉同胞的民族认同、2.弘扬黄帝文化巩固两岸炎黄子孙的国家认同、3.发展黄帝文化促进两岸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并倡议:要让以黄帝文化为源头、核心与精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1.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根脉、2.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灵魂、3.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基石。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群体性特征。群体有小有大,有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等。由于特征的类型不同,文化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也不同。诸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两分法;物质、制度、精神的三分法;物质、制度、风俗、思想的四分法;物质、精神、艺术、语言符号、社会关系、风俗习惯的六分法;等等。在精神思想领域,某群体具有的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即是一种文化,常被以代表性人物、民族或地域命名,例如黄帝文化和中华文化。

  一、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源头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黄帝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奠基者和塑造者,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引领者和开创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流长的重要培育者和先行者。虽然黄帝存在的真实性尚无足够充分的考古学证据,但中国的历史文献和民俗传说中有大量可信事迹,后人也大多相信黄帝的存在,因此黄帝被中华民族视为“人文初祖”。

  (一)黄帝文化内涵始终在结合时代潮流中发展

  黄帝及黄帝时期的人文特征,被后人称为“黄帝文化”。黄帝文化的内涵虽然丰富,却非一成不变,恰恰相反,它是始终在与不同时代潮流结合的文化生命体,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重点的表现,在历史、传说、祭祀、拜祖、治理、信仰、哲学、养生等文化领域不断演化,经过长期累积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有些内容可能不是黄帝所创,甚至不是黄帝时代所有,但放在黄帝身上,人们不会觉得不妥,甚至还很契合,于是也会成为黄帝文化的一部分内容。

  《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时期,原本也与黄帝无关,但书名假托黄帝,内容通过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阐述病理病因与辨证施治,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按照史料记载,黄帝本就长寿,又有诸多养生传说,因此中医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及治疗疾病的方法,由黄帝及师徒讲出来也很自然贴切,久之成为黄帝文化的成分,以致在境外数据库检索关于黄帝研究的外文文献,一多半是《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

  黄帝由人变神是另一个例子。黄帝原本是成功治理天下的统治者,是传说中的人。但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被塑造成超乎常人的圣,诸如超长的寿命(三百年)、超凡的相貌(四面)、超强的法术(役使鬼神)、超然的结局(得道升天)。尽管崇尚理性的儒家等学派为这些传说进行了合理化解释,但秦汉之后,黄帝的神话色彩益发浓厚,特别是东汉末年道教出现后,黄帝的描述从出生就已经与众不同,人物定位完全成了宗教神话中的神。无论是凡俗还是神圣,黄帝的人文特征始终没变,仍然保持着遵循天道、顺应规律的性格,这些后来加入黄帝文化中的内容,使黄帝故事更玄幻丰满,却并不损害黄帝文化的丰富意涵。

  黄帝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是长期积累和演化的过程。不同时代赋予黄帝文化价值含义的重点不同。黄帝文化本身就是历史性的。通过扬弃与发展,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因此黄帝文化至今仍能生机勃勃。

  (二)黄帝文化最初的五大特点与精华

  黄帝文化的内涵不断在发展,人们总结出诸多黄帝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被重视的程度不同,有些是出于不同时代需要的引申价值。即使从最原始的黄帝传说来看,有一些新事物与新思想也未必是出现在黄帝身上或黄帝时代。不过,黄帝时代的社会演化跃进代表着那一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特殊历史时刻,有必要对该时期所展现出的文化特点进行不同视角的概括。笔者将黄帝文化在最初时期的精华总结为:奉道、崇德、尚中、求变、合众。

  1.奉道

  道即是规律。黄帝认为,“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任何人都应该遵守和顺应法则。“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黄帝四经·经法》)黄帝强调“天道”,认为人的思想、活动都受天道的统领与支配,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黄帝四经·十六经》)①

  黄帝时代之初,战争不断,大部落以强凌弱,各部落互相征伐,而作为部落共主的神农氏衰弱无力,不能制止各种霸凌、抢夺、欺压、仇杀的行为。黄帝认为,平定乱世开创太平乃是顺应天道,于是起兵征伐四方,救黎民于水火,止兵戈至海滨,顺应民心,诸侯咸服。“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史记·五帝本纪》)

  2.崇德

  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德是主观的行为标准。道需要顺应,德应该选择。黄帝崇德,惩罚暴虐,平息争斗,本身却非好战之君,与中外历史上许多以征伐为乐的君主截然不同。黄帝认为和平向善才是德。因此战胜对手后,不报复,不屠城,不压迫,而是采用教化手段,施以恩德,惠及民生,和睦诸侯。“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即位,惠施天下,一道修德,唯仁是行,宇内和平。”(《韩诗外传·卷八》)

  3.尚中

  中是度的概念。适中而不过度,做事才能尽善。追求中道是黄帝的特点。他反对诸侯征战滥杀,却不是止于口笔,而是采取起兵讨伐的方式。虽求止戈,止戈以武。他兵锋所及战无不胜,却没有为战争而战争,最终目标是天下和平。因此,败炎帝而封其地,杀蚩尤而存其众。黄帝得天下之中,以中道治天下。他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实行以德为主、德刑相济的治理方式。“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管子·任法》)②黄帝以中为贵,崇尚黄色、土德、小米,黄为五色之中,土为五行之中,稷为五谷之中。

  4. 求变

  变者,易也。伏羲创八卦演易理。秉三皇之风,黄帝思维开放,追求变化,鼓励创新。黄帝时代是创新大爆发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难以估量。史料记载黄帝时代的创新包括:建国体、分疆野、明礼乐、立制度、兴百官、种五谷、创文字、定干支、作历法、制音乐、兴嫁娶、做衣冠、创医学、建屋宇、造舟楫、采铜矿、铸宝鼎。黄帝不辞辛劳,普及创新,重视种植业养殖业,民众受惠无论大小贵贱,涉及范围涵盖生产消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史记·五帝本纪》)

  5. 合众

  众为多。合众指包含多元,容纳百川,求同存异,调和万方。黄帝大度而仁慈,睿智而善良。他任用贤能,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不搞唯我独尊的政治明星单一化。他协和万邦,让四海归心。各地风俗不同,诸如祭祀天地鬼神、开拓荒山河渠,黄帝均予以尊重,亲身参与的很多,“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史记·五帝本纪》)

  (三)黄帝文化形塑中华文明五大特征

  黄帝文化在最初时期的这些精华,影响了后世5000年,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特征:

  1.连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黄帝文化中的奉道,要求遵奉天道,顺应规律,不屈服蛮横无理的侵略,也不做自取灭亡的挑衅,不认可昏庸无道的统治,也不接受治理无方的暴君。不自满,不懈怠,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种顺势而为却又坚忍不拔的辩证文化特质,造就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2.统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黄帝文化中的崇德,崇尚以德治国。每个人都应该修身养德,做到政府仁慈,百姓忠诚。对失德的政府,人民有权推翻;对仁德的政府,人民归附捍卫。崇德的标准,造就了中华大地统一的国家形态,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育化出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

  3.和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黄帝文化的尚中,提倡中道治国,不走极端,不搞偏激,不制造对立,不过度反应。也正是中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将追求和平、和睦、和谐塑造成为中华文明一直传承的理念,不过分强调自己,不过分依赖他人,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和平世界。

  4.创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黄帝文化的求变,追求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展开前所未有的探索和设计,让政府治理和百姓生活大幅提升,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进步。黄帝时期的创新垂范后世,也因此铸造出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中华文明,撰写出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

  5.包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黄帝文化的合众,突出强调多元和谐,这使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从一开始就成为一种以相容并包、团结统一、协和天下为核心理念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③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