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6月22日电/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魏磊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发表专文《特朗普2.0时代台海问题未来展望》。作者认为,虽然“新现状维持论”拥有很大市场,但揆诸中国大陆、美国以及台湾地区的“三角”与“三边”业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展望台海两岸的未来走向,“和”的概率最大,“战”的概率可能居中,而继续“拖”下去的概率则是最小。特朗普的重新上台提供了有望打破台海政治“僵局”的诸多空间,使得中美通过协商解决台湾问题的机率变大。对于中国大陆,这是百年一见的大机遇,需要把握这个机会,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文章内容如下: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台海问题之症结在于中美关系。这就意味着,研判台海问题,需要侧重于从“三角”与“三边”进行综合研判。所谓“三角”指的是台湾地区“内政”、美国内政及中国大陆内政,属于“内部政治”范畴;而“三边”则是中美、美台及两岸关系,属于“外部政治”范畴。外部政治往往只是内部政治的延伸,内部政治实质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外部政治。此等朴素的政治常识,投射到台海问题上仍具有充分的解释力。2024年至今,台美内部政治的重大变化——民进党再次执政与特朗普的重新上台,无疑给台海问题之未来走向造成了实质性冲击:赖清德当选,等于拥抱“台独”党纲的民进党连续三次得到台湾人民的肯定,如这种趋势不予制止,两岸割裂状况会更加严重;而通过观察特朗普以凶猛的大国交易方式处理乌克兰问题,不排除他会以发表第四份联合公报的方式与中国大陆达成一笔涉及台湾地位的大交易。有鉴于此,在情势发生重大变更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业已改变的变量来对台海问题之未来走向进行与时俱进式的新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