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须探索政治磨合“路线图”

http://www.CRNTT.com   2009-01-06 11:55:52  


 
  有了关于“路线图”的概念,两岸未来在包括台湾国际空间在内的一系列议题上的互动,才能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而不致陷入“盲人摸象”的状态。

  在这里,有几个概念需要理清:第一,所谓的政治框架,幷非是台湾原来理解的再试图以“一中”来框住台湾手脚,而恰恰是试图触碰和解决两岸关系中一个结构性障碍,即中华民国的定位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位置;第二,关于“路线图”的讨论,幷不否认两岸目前的创造性模糊探索,相反恰恰是为了这一模糊性探索寻找更为稳健的方向。

  如何使两岸关系不逆转?

  虽然两岸目前以“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和民族认同作为互动基础,相较几年前已经是一个跨越,但在同一民族认同之下,存在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这却是难以否认的事实。问题是:这两个同一民族之下的政治实体,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长期困扰两岸的问题,也是过去若干年导致双方产生“一中各表”争议的关键,其症结在于:双方均坚持以各自政治实体为代表的国家主权。在这一争执之下,才延伸出李登辉基于德国模式而提出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论”,亦即“两国论”,以及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但如果将国家主权直接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接,则可以生发出“一个民族,一个主权,两个实体或政权”的模式。过去曾有不少人士提出联邦制、邦联制或欧盟模式,但在主权问题上似乎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未来是否可以在两个政治实体各自上缴主权的问题上有更多探索,似乎不应再成为禁忌,因为只有探索之路越宽,未来的两岸和平相处乃至整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稳健。

  如上所述,就目前而言,由于双方内部的压力,这一步尚不能迈得太快、太大,但马英九执政的四年或八年,似乎应成为双方探索的基本时间框架;因为一旦马英九卸任,则台湾内部局势又将不可预测。如何使两岸良性互动不可逆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成为两岸间至少可以私下讨论的话题。

  三年前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时,笔者曾有论断认为,胡锦涛与马英九的性格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两人化学反应相投,只要条件合适,应该可以具有内心感应。局势的发展部分印证了这一论断。

  着眼于未来两人在政治框架上的互动,现实地看,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其连任,而是必须以马英九不能连任为考虑点。若这样,未来留给北京和马英九的时间只有三年多了,双方能否研发出一个基本框架,将来台湾不管谁上台,两岸关系都不致大逆转。若错过这一机会,则历史又可能重写。

  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岸在2009年的重要任务,是就台湾适度国际空间和两岸和平协议展开探索和磋商。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