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政治互动及潜在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09-02-02 06:53:20  


 
政治关系的不同解读 

  但如何探索两岸政治关系?从“胡六点”发表后几周的情况来看,似乎存在“一个政治关系,各种不同解读”的情况。所谓各种不同解读,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背景、立场和底线。有一种观点认为,“胡六点”强调的依然是“一个中国”,给马英九过去的模糊战术划定了底线,而且“胡六点”的精髓是“一国两制”,即便这个“一国两制”较港澳模式要宽泛许多。 

  另一种解读则认为,探索两岸政治关系,不可回避地会涉及三个问题,即一个民族、两个政治实体和一个主权。两岸均坚持自己代表中国主权,从而出现“主权重叠和政治实体分裂”的怪圈;既然目前双方都认同中华民族,那么这两个政治实体,与国家主权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长期困扰两岸的问题,也是过去若干年导致双方产生“一中各表”争议的关键。如果将国家主权直接与民族认同对接,则可以生发出“一个民族,两个政治实体、一个主权”的模式。从目前情况看,一个民族和两个政治实体对两岸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一个主权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则处于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既没有将两岸政治关系狭隘地理解成“一国两制”,同时也对一个主权下的两个政治实体如何相处抱有疑虑。从两岸部分学者在各种场合对话的情况来看,双方对一中和一个主权均不存在异议,甚至对一中之下两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也不存在争议;最大问题在于:一个主权如何共享?主权共享是否能变相成为主权再造?中华民国作为政治实体,是否将在主权共享的过程中变成主权实体,以至于造成客观上的“两个中国”?

政治框架的现实可能性 

  这些问题都是两岸在探索政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因此,早一点将异同点摊在桌上,引起两岸有识之士的思考和讨论,比回避或遮掩要好得多。在这方面,两岸学者应该而且可以先行探索。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两岸之间面临极其复杂而不断演变的政治、经济和心理态势,绝非理论架构和沙盘推演来得那么容易。因此,现实地看,未来三年内两岸要完成民族认同、政治实体和主权三者之间的整合,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比较现实的可能是,两岸在未来三年里完成一份由双方最高当局所倡导的和平协议,对政治实体和主权等敏感问题均予以模糊化,但凸显双方在民族和“中国”身份方面的认同,以及共同承诺不分裂双方共同拥有的中国。这是双方共同的底线和互动基础,也是保证马英九卸任后两岸政治关系不可逆转的基础。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