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台湾文官制度 如何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09-03-25 11:25:24  


科层制对中国在农耕社会的辉煌贡献巨大,现在应该如何改?
  中评社香港3月25日电/中央大学客家学院院长江明修今天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认为对台湾来说,目前“改造文官制度是时候了”。文章内容如下

  近日以来,在金融海啸、扁案等热门新闻外,民众隐约嗅到了政府再造工程开始启动的味道。但我们不应仅自限于解读其断续推出的政策菜单,也应针对其盲点,与如何才能“根治官僚病象”提供建言。 

  接续冷战结束,全球化、E化浪潮、生态意识提升、能源危机,与国际竞争之加剧等大环境之冲击,逼迫各国政府再也不能墨守“层级节制”旧体制了,纷纷实验新的走向。其方向不外是向企业或向社会取经,或透过公民与社区之参与,进行政府透明化与民主化的大幅改造。但十年来,处处标榜改革的台湾文官体制,除了更加残破外,又有何有创新之具体表现?又已经摆脱了政商黑金共犯结构之掌握,而成为政治中立、民众能信赖与尊重的体制了吗? 

  当然还没有。反而看来是更加的政治化,也更为人们所诟病。从“国家”竞争力的排比看,离日本、香港与新加坡之行政效能,仍有不少的改进空间。的确,各国政府之创新实验,也都各有成效,也依各国不同之国情、文化,而各有不同之作法与困难,并无所谓最佳模式,但是,其共同通点则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官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先扬弃十九世纪的旧体制--“科层制”(官僚制)了 。 

  台湾的情况与文化又与外国大为不同。“行政体制”历经传统与现代之交错,诚可谓“开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连引进“职位分类制”最终都须与传统的“简荐委制”相容,呈显“两制合一”的拼凑。至于“行政文化”之现代化则仍不堪闻问矣。 

  缘此,论及台湾文官制度之改造一题,则不得不从文化脉络来探究,不管立基在地经验,或者放眼于全球视野,甚而根植于历史传承,我们进行手术之前,实更应先提出病因的诊断“处方笺”。免得以“正确的手段”去解决“错误的问题”,形成公共政策决策上常见的“第三类型错误”;也免得行政改革工作,只除了满足某些行政首长做秀(取得改革形象)之用外,反而因不能对症下药,而使得病情持续。 

  当各界纷纷提出行政改革药方之际,为求根治,吾人实有必先针对病因加以研究、诊断,亦即实有必要成立文官(或政府)体制研究智库。事实上,为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政府早已有各式各样智库。但是对肩负政策执行成败的文官制度,并无较具规模与完整之“国家”级智库。相较于美国之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等,当前在急于提出片段的文官改革主张的同时,实在有必要尽速先建立起具有前瞻视野、长期资料与长程规划能力的“文官智库”。 

  此外,尽速协助高阶文官的脑袋现代化,使其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与前瞻规划的能力,对文官制度之现代化、国际化当有所助益。因此,不管是成立“‘国家’文官学院”之构想,或主张的““国家”行政学院”的规划,不应只是另一种迭床架屋之举,反而应正视(也应积极)为建立优质的行政文化,以及促进行政绩效现代化的必然作法了。 

  当然,为了避免成为形式主义下的产物,层级上,““国家”文官学院”实在不宜只成为三级机构,应该提升至部会层级,或定为独立机关,甚或考量成为直属“总统府”的相对超然机制。在台湾之外,美国的“文官研究院”、法国的“国家行政学院”等案例,均值得参考。文官制度的改革,不是断续的、片段的、或抄袭台湾之外的作法即可臻至完善,仍然需要“文官智库”的长期研究为基础,也要透过“‘国家’文官学院”的高阶培训(含政务级)为配套,方可能收其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