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黄创夏:台湾政论节目的“疗伤”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09-04-03 09:14:18  


 
集体疗伤 

  《南风窗》:尽管台湾的政论节目失去原有应负的媒体职责,为什么它们仍有一群忠诚度那么高的观众,并让他们如痴如狂? 

  黄创夏:要理解这个现象,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分别是“蓝绿板块”、“桃花源幻觉”与“过多元媒体”。 

  2008年的大选前夕,当时有一种“桃花源期待”,意思是说,坐火车在黑暗隧道里太久了,好不容易看到前方有点光亮,就高度期待出了山洞,就是桃花源。这个“黑暗”指的是陈水扁的8年执政,“光亮”指的是马英九胜券在握。不但是“蓝”的渴望,中道与理性的“绿”,也觉得大势已去,希望能有新局面。问题是,真正坐火车就知道,出了隧道,可能马上就进入更黑、更长、更看不到尽头的新隧道。 

  马英九上任之后,就是这样的局面,执政绩效不彰、又碰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桃花源幻觉”破灭了。蓝的失望,绿的也觉得改朝换代后,不过尔尔,“不甘心”的情绪复发。 

  台湾,恰好经过从1994年以来,李登辉、陈水扁的选举操弄,形成了深蓝、深绿都有超过一成以上基本群众的结构,在桃花源幻灭中,蓝的不愿意面对真实,绿的,原本可以吐一口怨气,偏偏在去年8月14日,陈水扁又爆发“海角七亿”丑闻。这样就是“打平了”,蓝的专骂陈水扁、绿的专骂马英九,大家都挑对方的错,以掩盖自己内心不愿面对的真实伤恸。 

  为什么政论节目也跟着走?因为台湾在1990年代开放媒体后,过多元开放,形成了有100多个频道、6000多份杂志与报纸,通通都变成了是“小众”媒体,能拿到1%收视率就算霸主了。问题是,1%远远不及蓝绿板块的极端与积极群众,或者说,只要紧抓极端与积极群众,就可以有足够的收视率“头期款”,让自己的收视率有一定的保障水平。群众需要疗伤、节目需要收视率,一拍即合。 

  《南风窗》:政论节目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民众对政治、经济情势越感不安,节目的收视率反而越上扬。以2008年11月为例,当月月初及月中分别发生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引发绿营“围城”,以及陈水扁遭检方声押等新闻事件,台湾两大蓝绿立场鲜明的政论节目──三立电视台《大话新闻》与TVBS《2100全民开讲》,收视率也随之跳升两成。可以看出,政论节目受惠于民心动荡不安的趋势相当明显,这种收视飙高,是“集体疗伤”还是“饮鸩止渴”? 

  黄创夏:“桃花源幻觉”破灭后的台湾基本群众中,既然对未来已经失去了渴望与信心,情绪的发泄就成了面对挫折的止痛剂,既然在自己阵营内找不到希望与乐观,仇视对方、寻找敌人的“仇恨动员”就越来越成为话题主流。所以,越争议、越牵扯到蓝绿对垒的事件发生,各自阵营的基本群众越焦躁。 

  他们,在乎的不是“真相”,而是“会不会让对方更嚣张”。在这样的温床下,政论节目越能挑动焦躁,越能锁住极端与积极基本群众的目光,从众心理下,极端与积极基本群众又扩大了这种感染。 

  有趣的对比,像“消费券”或是“油价”这种重大公共议题,本应该在媒体上好好讨论的,但因在蓝绿基本群众中,并没有明显分歧,不会引起“敌我意识”的同仇敌忾,收视率反而狂跌,比起骂陈水扁或骂马英九,可能连一半收视率都没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