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中国已经站在通货膨胀的入口

http://www.CRNTT.com   2009-07-04 09:22:23  


大量增发货币为通胀奠定了基础
  中评社北京7月4日讯/《华商网》今天登出莫之许的文章“中国已经站在通货膨胀的入口”。作者表示:“只要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会由预期变为现实,由于大半的中国就业来自于私营部门,而这一部门在目前幷无可能提供持续的收入增长,那么,当通货膨胀终于来临时,将有无数的人感受到其中的痛苦,而如此痛苦所带来的效应,或许将超出经济之外,在我看来,观察今日的中国经济现象,尤其应该警惕的,倒是这样前景的可能,而非心存侥幸地期待好消息的来临。”文章内容如下:

  包括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已经明白了当下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那就是通过大举投资于基础设施以换取时间,幷期待全球经济的复苏为中国重新带来庞大的外部需求。为此,中国启动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幷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试图维持住经济景气,幷期待着好消息的来临。

  但是,尽管全球经济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却很少有人相信庞大的外部需求会再度出现——— 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说明:美国储蓄率在2009年5月达到了6.9%,创1993年以来最高。因此,即使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真的开始复苏,此前数年间爆发性增长的外部需求,也是不可能再现的了。

  这一前景是如此简单和容易理解,因此,很有可能早就悄悄转化成了现实选择的一部分,有感于产业前景的黯淡,部分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乃至关闭,幷将抽出的资金用于购买房地产等用于保值。而在另一个方面,经济刺激计划下的宽松信贷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绝大部分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由于此前积累的过剩产能和不明确的经济走向使得实业投资前景叵测,于是,大量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或投资于房地产也就变得可以理解,时隔一年多以后再度频繁出现地王,就是这一效应的明证,中化兴业不过是房地产行业的新军,却敢于以42亿高价拿下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凭借的正是目前经济政策下,中央企业独有的资金优势。

  在笔者的理解,当下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其实是产业前景普遍黯淡和通货膨胀预期共同作用的产物,而非整体经济向好的表征。前半年让人瞠目结舌的放量信贷,已逐步将通货膨胀的预期根植于人们心中,让投资的需求得到了相当的放大,于是,负负得正的数学法则,在经济运行中也可以成立,看似荒谬,却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而在笔者看来,这还可能仅仅是个开始,随着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将进一步吸引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入,而资金的进一步流入,又会进一步推高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幷在供应一端吸引更多的投资,前者将进一步加深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困境;而后者则会继续助长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幷将节节收复股票指数失地。于是,一方面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部门的继续萎缩,一方面则是有着资金获取和垄断地位的国有部门的狂欢,这样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中国经济,与其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看来毋宁说更像是一个连体婴儿。

  在这样的结构下面,高涨的投资和低迷的内需从来都是联袂而至,保持这一连体生命体存活的,也就是外部需求为后盾的经济高速增长,而在失去了这一前提之后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就更像是一针兴奋剂,而非救命药,因为其作用不仅不是均匀地作用于全体,而更可能是加速了从此到彼的抽吸的速度。而危险则在于,将一个婴儿的血抽入另一个婴儿的体内,而且是将相对衰弱的婴儿的血抽入到相对健壮的婴儿体中,那么,这样一对连体婴儿所共有的生命延续,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的轨道。

  由于时滞,通货膨胀尚未成为现实,于是,除了那些失业和在失业边缘的人群,普通人幷未察觉到上述矛盾现象的危险,这也麻痹了大多数人对未来的不良预期,所谓V形还是U形反转的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但是,只要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会由预期变为现实,由于大半的中国就业来自于私营部门,而这一部门在目前幷无可能提供持续的收入增长,那么,当通货膨胀终于来临时,将有无数的人感受到其中的痛苦,而如此痛苦所带来的效应,或许将超出经济之外,在我看来,观察今日的中国经济现象,尤其应该警惕的,倒是这样前景的可能,而非心存侥幸地期待好消息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