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刘下吴上:看清处境面对更棘手麻烦 | |
http://www.CRNTT.com 2009-09-19 08:18:17 |
马英九终于意识到不换“阁揆”不行,但令人担心的,是这个新“内阁”到底有多大的勇气,来面对真正的危机。新“内阁”已准备好要承担了吗? 原本说的是“八八水灾”一个月后,“内阁”要进行上任以来的第一波改组,刘兆玄院长自己形容:“比小幅改组要大一点”,没想到一个月到期的前一天,却突然宣布“刘内阁”总辞,刘兆玄为水灾救灾负责下台;且第一时间就宣布新“阁揆”为吴敦义,朱立伦担任“行政院副院长”。 这个变化,不可谓不戏剧性;这样的逆转,也难怪外界会有种种猜测、种种传言。 不管马英九“总统”到底是哪一天做出决定,哪一天征询吴敦义,有一件事是清楚明白的。马英九明显错估了这次水灾过程中,“内阁”表现荒腔走板的程度,连带也就错估了这种表现所激发的民怨强度,他最早祇想让刘兆玄及“行政院”处理善后,看情况不对,才赶紧自己走上第一线,用局部改组来控制伤害;拖了许多天,终于真正意识到情况实质上恶化到不换“阁揆”不行的地步了。 据了解,前两周马英九为了“内阁”改组人事,谘询了不少党内大老及企业领袖的意见。两件事让他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几乎每个人都向他表示,不动“阁揆”不可能挽回民意。刘兆玄给人留下的负面印象--冷漠不亲民不在乎,太强烈太深刻,换什么样的“阁员”给他都很难发挥作用。 三股力量 马改变心意换“阁揆” 第二:大家建议的新“阁员”人选,和刘兆玄想到的腹案人选,天差地别。外界认为最适当的部长人选,刘兆玄要嘛不认识要嘛不欣赏,倒过来,刘兆玄拿出来的人,外界菁英领袖几乎都不认识。 让马英九改变心意,做出撤换“阁揆”决定,大概有三股最重要的力量。第一是一位过去在马英九市府小“内阁”中,曾经有过杰出表现的人士,在被征询入阁意愿时,明白表示:如果是在旧“阁揆”旧框架下,绝无可能,请另找高明。刘兆玄“内阁”的形象与行政方式,让这位一般公认极有爆发力、积极主动的人士,觉得全无可为的机会。这给了马英九很大的冲击。 再者,地方上县市长选举的民调变化,让每个国民党候选人吓出一身冷汗。很多本来认为可以轻松选,简单打败民进党对手的县市,明显出现逆转局面。民进党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不需要做,光靠马英九声望直直落的连带效果,就让他们支持度扶摇直上。各地哀告请求,让马英九终于明瞭自己在面对的,是直接牵涉国民党政权稳定程度的重大政治决定,不容许再用原本的思维掉以轻心。 第三,是一位马身边长期幕僚,提供了关键建议。这位素以策略思考见长的幕僚,直接指出原本规划方式的逻辑错误。本来以为“内阁”改组幅度不要太大,社会比较不受骚扰,年底选情也比较不受干扰,可以赶快回归基本面。但这种改组法,必定引来媒体持续的抨击,民意满意度持续偏低,结果是使得“内阁”改组的骚动更远更久,一路延续到年底都不会结束。 这位友人兼幕僚提供了倒过来的思考:如果主要变动放在更换“阁揆”、副“阁揆”和秘书长,表面上看震荡幅度好像很大,然而实质上,这三个人一换,底下部长换不换、换多少,媒体和民众相对就没那么重视了。换句话说,这三人一换,反而能够争取到空间,用适当的幅度和适当的步调来改组“内阁”。可以大幅改组、也可以小幅改组,反正“三巨头”的变动已经满足媒体的好奇心,祇要“三巨头”人选能博得一时赞同,民调上升,就能相对稳住政局与选局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