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际主义精神 北京在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1:04:50  


中国传统文明也渗透到中国式的国际主义精神之中
  中评社香港2月1日讯/“中国内部的重商主义和现实主义作风一时无法改变,在此条件下,可以利用国际事件和政府的强力保证,在国际间建立中国对外援助的良好风范。中国政府在许可范围内可以为世界提供比较无私的国际支援,最终中国的支援可能会升华为一种中国式的国际主义精神。”《大公报。今天登出吴非、胡逢瑛博士的文章“北京创新国际主义精神”,文章内容如下: 

  加勒比海国家海地发生世纪大地震后,来自中国的8名维和人员同时遇难。他们的遗体在北京时间17日晚10点36分由包机运送从首都太子港起飞,19日上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到机场迎接。在机场,孟建柱高度评价了中国维和警察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称八位烈士为世界和平的事业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是中国警察和人民的骄傲。孟部长基本上点出中国在未来处理国际灾难和问题中的优势。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在许可范围内可以为世界提供比较无私的国际支援,最终中国的支援可能会升华为一种中国式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在国际间可能会出现现代版的白求恩。当然这需要中国媒体的努力发现。

        中国参与援助突出特色

  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援助上的热情,相比五六十年代大大减退。其中的真实原因就在于,中国本身的国力并不强大。领导人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从而制定完全行政性的政治目标,这样给民众和社会带来大量不切实际的影响。在九十年代,中国进入重商主义时代,这时尽管中国的国际力量增强,但中国民众对于国际事务的热心并不强烈。此时非常奇怪的是,报道国际问题、由新华社出版的《参考消息》成为中国销售量第一的报纸。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同样存在一些怪象。对中国崛起的力量的感受,是随着距离北京的远近而变化,就是距离北京越远,越无法感觉到中国的崛起。而在北京则强烈感觉中国崛起,甚至感觉到是一股强风。在国际范围内,当中国还在忙于处理内部问题时,其他国家甚至包括美国,都认为中国政府是世界范围内最富有的政府。在这种气氛下,中国古老的文明与和谐的社会氛围则是其他国家完全无法感受到的。在行政力量主导一切,民众普遍缺乏热情和参与感的前提下,中国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引发民众的热情,成为展示崛起的关键。

  直到现在为止,尽管中国的社会氛围都是重商主义和因势利导的现实主义,甚至学术中的僵硬现象非常普遍,但中国社会还是存在非常质朴的本质。对于这一本质,中国政府需要更多的引导,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中国的特色。比如,台湾社会存在的慈济组织,在每一次国际救援中,其行动的速度甚至常常快于台湾的行政单位。在台湾的每一个慈济人都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自豪,甚至很多到花莲的慈济参观的大陆人,都会对慈济整体的世界影响感到惊叹。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