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春晚已难出彩 谁来打破“杯具”

http://www.CRNTT.com   2010-02-14 08:50:30  


 
  模式三:主持人必定送对联。

  网友提问:主持人在展示国学功底吗?

  模式四:赵本山的节目一定出现在零点钟声前。

  网友提问:赵本山的表比较准?

  模式五:结尾永远是《难忘今宵》,摇臂镜头掠过所有演职人员头顶。

  网友提问:难道不唱这首歌马上就忘了今宵?

跳出“杯具”重获新生

  “杯具”是模式化的,“杯具”总是易碎的,正好可以打破重生。央视春晚,有最好的平台、最丰富的资源、最顶级的人才,这些先天的优厚条件,注定“杯具”可以变身“洗具”。虽然春晚年年是竞标上岗,但参加竞标的都是央视内部的“老人”,这就容易让春晚落入窠臼。按理,人们不能刻意要求央视春晚能办成啥样,因为它毕竟只是“央视春晚”。但这台晚会关注面实在是太大,成了民俗也好,成了年夜饭也好,它承载的东西一旦多起来,就会变得“沉重”。春晚要想在大时代的进步中,凝聚民之情、民之乐,获得观众的满意,怕是应让固定思维全部清零——为什么主持人一定要六个,还不能请港台主持人?为什么新人歌手只能在联唱中露脸?为什么主持人一定要送对联?为什么开场一定要大型舞蹈?为什么结尾非得要《难忘今宵》?这是为什么呢?

  其次在于那些演员大腕们,塑造个人特色是需要的,只是如果年年玩同样的特色,它还“特”吗?为什么冯巩总要说“我想死你了”?为什么郭达总要拍脑门?为什么巩汉林总那么羸弱?为什么赵本山总演狡黠的农民?这又是为什么呢?

  也许解决了这些盘绕在网友心目中的疑问之后,春晚才能跳出“杯具”,重获新生。(记者罗媛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