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要平衡国家发展权和社会民生权

http://www.CRNTT.com   2010-03-11 14:39:56  


 
  中国目前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国家发展权并没有转化成为社会民生权。一些人担心西方式的权利概念会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不过,实际上,人们对此并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文化认同的不同,西方式的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在现阶段,对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主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实现西方人所界定的那些权利,而是能否实现中国社会本身所认同的民生权。人民所高度认同的权利如果不能被实现,或者被剥夺,那么稳定就会成问题。 

  那么,什么是中国社会所认同的权利呢?很简单,就是民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权利在几千年前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里面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基本要求,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对这些权利的认同度还是非常高。(应当指出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社会稳定本身也是社会所认同的权利。) 

  在实现这些权利方面,中国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不是很理想,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之下。就是说,改革开放使得国家实现了其发展,但社会民生权则停滞不前;较之国家的富裕,人民还是很贫穷。 

  从政策层面来说,也不能说中国政府不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在很多年里一直是中央政府政策的首要议程,在这方面出台的政策也不少。问题是这些政策执行不力,很多政策仍然停留在纸面。在领导层层面,这些政策是主要议程,但一旦到了官僚和地方政府层面,它们就不再具有重要性,甚至是可以加以忽略的了。今天,中国社会各方面对民生问题已经有了很高的认同感,没有人会反对民生权政策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这些政策很难执行下去呢?主要是中国并不存在实现社会民生权的政策环境。要实现社会民生权,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考量。 

实现社会民生权需多管齐下 

  首先是要调整政策思路,把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明确区分开来。在中国,长期以来,在GDP主义的主导下,各级政府把所有的政策领域都视为是经济政策。那些本来是属于社会政策领域的,如教育、医疗和公共住房等,被视为是仅仅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有明确确立社会政策领域。正因如此,在各级政府那里,这些社会领域的GDP功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凸现出来,而其社会功能(社会成员的民生权)就被忽视。所有这些社会领域都是要求政府和社会的大量投入。但在中国,这些领域多年来一直是政府和企业暴富的领域。很显然,如果政策思路不调整,社会政策就建立不起来,社会的民生权也无从谈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