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对高盛的谩骂要减少民粹色彩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09:22:48  


 
  激情的《环球时报》披露了高盛的一系列“恶行”。如高盛一方面诋毁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价值,却获得中国银行的大量原始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在油价方面,高盛在2007年发表报告,指出原油价格要上升到每桶200美元,在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时,高盛还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

  是的,笔者还可以举出高盛更多的劣迹,如在期货交易中围剿中国公司,如在中国矿产资源中收割原始股羊毛等等。但这些无法掩盖中国市场体制的失衡与公司管理的无能,反省能力显然比转嫁愤怒的能力更加重要。

  正因为中国公司相信中国金融机构内部信用存在很大障碍,对国内市场与投资者缺乏底气,才心甘情愿让国外金融机构收割羊毛;正因为中国缺乏成熟的中介机构,才让国外的中介机构乘虚而入,甚至财政部只信任国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大多数时候对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闭目塞听,才会让中国资产的定价权部分落入高盛、标普等公司手中。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足以撼动中石油等公司的股价;正因为地方政府以引进外资、以GDP数据作为政绩衡量标准,外资才一度享受了超国民待遇。正是我们认同了高盛的标准,是我们轻视国内的市场与法治,才将定价权拱手让与他人。

  现在新一轮贱卖资产还在悄悄进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遵循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制之路,注资、引资、上市,境外金融机构再次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眼中的原始股东首选。官员们不愿意改变城商行为地方政府融资服务这一根本属性,也不愿意放弃任命银行官员这一难得的行政权力快感,同时对于引入外资给本地国际化贴金、对到国际市场考察情有独钟,引入外资于是成为惟一选择。而外资愿意借城商行之栈道,无非是因为目前政策对外资金融机构管控较严,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是攻陷中国庞大市场的特洛伊木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