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张亚中:两岸为何应选择共同体史观

http://www.CRNTT.com   2011-01-16 00:28:47  


应把“和平发展期”定位为“统合期”或“共同体期”,并以此为努力的近程目标。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在《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发表专文《建立两岸共同体史观(二):为何应该选择共同体史观》。作者认为:“两岸共同体的史观基本上是一个民族共同发展的史观”,“两岸更是无论在历史、地理与未来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这一个事实,要一昧追求分离,还是寻求共同体的双赢,道理是再清楚不过了。”“相对于‘统一’与‘分离’是光谱的两端,‘共同体’却与‘统一’更近了,两者的史观与论述有高度接轨性。”文章内容如下:
  
  瞭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2010年10月初,撰写完〈建立两岸共同体史观(一):现有的史观问题在哪里〉(刊登于《中国评论》,2010年11月号,总第155号)一文。为了瞭解大陆朋友的看法,特别在10月底藉参与21世纪基金会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举办研讨会的机会,另走访上海台研所、上海东亚所,随后出席10月27日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举行的“两岸政治定位高阶对话”研讨会,接着去北京一趟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与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

  在多次访问与座谈会中,我尝试将目前两岸现有的各种史观与共同体史观做详细的分析,大陆学者专家,包括上海台研所俞新天所长及倪永杰副所长、上海东亚所的胡凌炜副所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杨剑副院长及严安林所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刘国深院长、北京中国社科院的余克礼所长及朱卫东副所长、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辛旗副会长及郑剑秘书长,均针对两岸现有史观提出了宝贵的看法。

  记得一次在分别与《中国评论》郭伟峰社长与周建闽总编辑谈论时称,提出理论与论述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创新理论。解决问题是目的,理论创新只是工具。在《中国评论》期刊上锲而不舍、不断修正地探讨与辩证两岸核心问题,不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理论与论述,而是希望能够与时俱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一中三宪、两岸统合”,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不断深化与精进。

  在讨论问题时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彼此是否使用的语言都有相同的意涵?如果彼此在语意上无法相同,对同一词语有不同的解读空间,那么在进行探讨与分析时,就容易产生错误。

  这一篇文章,我想将这一趟上海、北京与厦门之行的收获,补强已经发表的上一篇文章,用几个图表的方式来陈述,以方便读者更容易瞭解两岸共同体史观的思路。毕竟对问题愈深入瞭解,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问题上可以发现,两岸共同体史观应是两岸目前最佳的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