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麦当劳能有乞丐,图书馆不能有? | |
http://www.CRNTT.com 2011-01-21 10:44:12 |
□ 图书馆“不拒乞丐”成为新闻,只因超出人们的生活经验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图书馆理应接纳乞丐 关于“不拒乞丐”,杭州图书馆方面说,“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人们总喜欢引用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那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理应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乞丐与拾荒者能否进图书馆,本来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而应是普罗大众包括城市管理者该有的共识。 现实生活中,“不拒乞丐”的图书馆太少 在日本,图书馆被认为是流浪汉的“精神寓所”,他们常在图书馆消遣,怡然自得地读书,不会受到侧目或者打扰。他们开心地称这是一种“精神休闲”。在美国,无家可归者也喜欢呆在图书馆,只要不干扰别人,其他读者不会有什么异样反应。有些图书馆禁止“身有异味者”进入,遭到无家可归者组织抗议。我国的图书馆普遍有一个规定——“衣衫不整者,谢绝进入”,这里的“自由裁量权”相当大,保安可以直接把流浪者拒之门外。相对而言,杭州图书馆仅要求不得赤膊、洗乾净手,更尊重读者权益。 这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以为乞丐与图书馆不协调 面对麦当劳、肯德基里的乞丐、流浪者,顾客已经学会了坦然相处,为什么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内,反而有读者认为他们是对自己的冒犯?问题应该出在“见识”上——见惯不怪,以及少见多怪。所谓蜀犬吠日,再正常不过的东西,如果总是见不到,也以为是一种反常。因为图书馆里太难见到乞丐了,误以为在那见到乞丐是不合适的。 □ 应该恢复图书馆本来面目 我国图书馆根基不深在我国王朝社会,也有藏书的传统,但并没有发挥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作用,反而成为垄断知识的手段。宋、明、清等朝代都有过浩大的图书编纂工程,成就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典籍,但主要是皇家私玩,于民无益。至于民间藏书,丰富如天一阁,也只是朋友间私人看书的场所。自上个世纪初,西式图书馆兴起,不论国立、公立还是私立,一般由著名的学者、社会贤达、军政要人等联合组成管理委员会或者董事会,任命馆长。在管理方式上,有一定的制衡机制,不因党派与思想的差异而有所歧视,并在购书与阅读上保有相当自由。得益于此,一些进步书刊和思想得到传播。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