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应努力增强全球经济话语权

http://www.CRNTT.com   2011-05-30 08:13: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任总裁角逐正在升温。5月25日,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前)宣布将参选IMF总裁一职。
  中评社北京5月30日讯/伴随着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因涉嫌性侵犯而被迫辞职,IMF总裁的接班人之争也日趋白热化。这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对“全球经济治理权”之争,但新兴经济体如何实现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被领导者”向“领导者”的华丽转身,目前看来仍然困难重重。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时评人邓聿文文章表示,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尽管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们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但与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地位相比仍不相对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仍然是当今由西方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被领导者”。
文章分析,之所以会造成上述局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延续60余年的现存国际经济制度已形成深厚的利益格局,任何一个后加入者要想分割其利益,都会遇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既得利益国家的百般阻挠。虽然一国经济实力对获得国际规则的制定权有较大影响,但如何运用实力很有讲究,并非有实力就可以自动获得权力,还存在着对规则的认识与把握。

  二是中国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以避免给主要发达国家阻挠中国获得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口实,当然中国自身确实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例如,按照IMF的规则,作为特别提款权的货币首先是要流通的,而人民币至今没有充分国际化,所以人民币仍未加入特别提款权。这表明,有些东西与一国的实力无关。

  三是与我们的部分应对失当有关。例如,要求少数主要发达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尽管这将有助于减少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指控和投资贸易壁垒,但也成为少数发达国家敲打中国并索取利益的重要筹码。但这类谈判一谈就是10年,效果甚微。其实,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应对失当。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