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人民币升值为何不能缓解输入性通胀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08:46:08  


 
  所有这些表明,进入21世纪之后康德拉基耶夫式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到来了,由此产生的过剩流动性不得不流向那些需求相对刚性、供给又缺乏弹性的原材料和资源品市场,从而导致了世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否采取人民币升值的做法来避免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世界原材料市场的结构加以分析。从市场结构来讲,无论是原油市场还是铁矿石市场,绝不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基本上都处在卖方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按照阿贝•勒纳的定义,在一个卖方垄断的市场中,只有卖方才具有影响价格的能力,而买方(不管是购买量多大的买方)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可言。由于处在卖方垄断市场中的供应方具有价格的垄断权,因此它们总是可以把价格定在远远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这意味着在卖方垄断的原材料市场中,成本法则是不起作用的,关键在于卖方与买方的博弈。

  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个成本法则不起作用,买方又没有议价能力的市场中,买方究竟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才是正确的呢?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是需求量的增函数,即使是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中,随着需求数量的增加,价格也是会趋于上涨的。如果市场处在卖方垄断的结构下,那么这样的信息一旦被卖方捕捉到,就一定会被其利用而导致价格的超常上涨。

  文章认为,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中国在世界原材料市场上就应当放弃争夺定价权的天真想法,尽可能地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做法:

  第一,要避免试图通过集体谈判的方法来降低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不当做法。因为旨在增加购买量的集体谈判只有在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中才是有用的,买方可以借助于集体谈判而将分散的购买集中起来,进而获得“市场势力”和购买价格上的定价权。

  但是,国际原材料市场并非是买方垄断市场,而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卖方垄断市场,于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买方,应当采取分离均衡的分散采购方法才是正确的。所谓分离均衡是指,基于中国原材料购买者存在巨大的差别,由它们自主地进入国际市场去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借以达到分散信息、降低购买成本的目的。

  第二,要避免采取人民币升值来降低原材料进口价格的不当做法。在一个卖方垄断的市场中,买方若是采取本币升值的做法,就等于向卖方发出了企图低价进口原材料的强烈信号,这势必会引起卖方非常积极的提高价格的反应,从而导致买方进口价格的提高,进而引发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中国的进口商在最近几年原材料进口中恰好选择了以上两种应当尽量避免的做法,从而导致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并带来非常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统计数据再次告诉我们,自从2005年中国采取铁矿石进口集体谈判的制度和人民币走上升值的道路以来,铁矿石价格上涨了2倍左右,集体谈判换来的是长协价格的节节攀升与市场机制的破坏,而人民币尽管已经大幅升值20%以上,但是铁矿石价格却以快于人民币升值10倍的速度在上涨,结果,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获得“廉价的”进口原材料,反而不得不面对日益高涨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与不断受到人民币升值打击的出口贸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