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应当尽快改变负利率水平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22 10:32:41 |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陈飞翔文章表示,为什么抑制通胀的效果不理想?尽管这里可能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目前市场上的负利率水平对通胀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及早改变负利率水平,是当前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不应回避的政策选择。 利率水平作为货币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信号,在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给定时点上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投资的总量规模与整体效率,负利率等于人为地降低投资的成本,使短期投资比长期投资更为有利,结果往往会导致高增长和低效率。另一方面,利率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分配杠杆,在社会生产的不断再循环过程中,负利率往往有利于资本获得更大的增值,而造成劳动报酬的相对下降,比如工资转变成储蓄后不断贬值。必须看到的是,负利率对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相当广泛和深刻,由此形成的不良格局是其他机制难以矫正和消除的。 文章指出,中国出现负利率的局面已经为时不短。由于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偏重于追求较高的增长速度,货币市场上的真实利率一直处在相当低的水平上,这是因为政府的货币政策导向就是保障维持较高增长的资金需求。全球金融危机更导致不得不多次下调利率,扩大货币供应数量。 应当说,宽松的货币供给在一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场合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然而,当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发生转变,公众的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利益分配问题相对突出时,继续维持负利率水平就不仅是不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眼下中国的负利率水平已经非常显着,对社会经济运行的严重不良冲击值得高度关注。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