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王焱: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09-20 13:42:41  


 
  而稳健派主张依托赞同改革维新的地方士绅。在他们主政的湖南,绅权普遍高涨,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出于湘抚陈宝箴的提升。当时湖南的学者皮锡瑞认为,湖南鼓励士绅对地方政事的参与,以南学会“为议院规模,利权尽归于绅。即右帅(指陈宝箴)去,他人来,亦不能更动。”(《师伏堂日记》)稳健派一方面希望得到中央朝廷的支持,同时特别重视通过强化地方绅权,提高士绅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使新政能够获得持续的源源不绝的动力。而在康有为那里,却是以士绅阶层为敌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乱世讨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在康氏那里,最初看到的有两支支持变法的力量:皇帝和康氏及其门徒,假如皇帝不足凭恃,那么最终可依托的就只有他自己及其门徒了。从根本上说,两派政治力量的构成不同。康有为等人根本缺乏实际从政的经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人就曾对康有为策划的中央变法与陈宝箴父子主持的湖南地方变法这两源加以比较,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设施,有条不紊,成绩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煞。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

  史家张荫麟曾指出:“经学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与哲学之在欧洲历史中之地位相当。其在西方史中,每当社会有巨变之世,哲学必先之或缘之而变。其在中国史中,每当社会有巨变之世,经学亦必先之或缘之而变。”维新变法时期,变法派要变法,也要先要在儒家经学上寻求依据。康有为本来不是一个经学家,他原来在广东跟着理学大师朱次琦学习理学,后来遇到了公羊学的经师廖平,看到廖氏两篇关于公羊学的文章受到启发,此后,他就将他所理解“西学”杂糅公羊学的经说,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廖平只是个传统的经生,后来康有为名声大震,廖平到处说康剽窃了他的学说。所谓“公羊学”是儒家经学里的一个异端,东汉以后就不再流行,沉寂千年后,到了清代中叶忽然又渐渐复活过来了。康氏之所以最终选择了西汉的公羊学派,乃是因为公羊学自身所具有的那种谶纬神学性质,与基督教神学的救世思想构成了某种天然的亲和力。康有为以儒学的先知马丁.路德自居,实际上是要以犹太—基督教的神学模式为范典,对现代儒学加以重构,使世俗的儒学文化变为“先知”类型的宗教。而他自己作为“素王”就是这一宗教的先知。一部《孔子改制考》所表述的,正是对基督教救世思想所做的中国世俗化表达。康氏将这样一种异端的经学思想和他的夹生的西学知识捆绑在一起,与其说他是要变法维新,还不如说他是想要通过变革儒学,使儒学宗教化,而让自己成为中国的通天大教主。稳健派在经学上的代表人物叫朱一新,代表稳健派的思想文化立场,他主张汉宋打通,为此与康有为有过多次论辩。

  传统儒学本来执持的是退化论思想,到近代西方文明东渐以后,维新派的两派都都接受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这一点是相同的。只不过对于稳健派来说,他们的经学基础是主张以礼学打通汉宋两家,所持的是一种渐进的进化论,认为进化的终极目的是人不可知的。而作为康学社会理论基础的公羊三世说,原本是一种循环论的历史观,康有为把它改造成为一种线性进化论,认为有三个进化阶段:即乱世,太平世,大同世。社会进化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甚至宇宙,都是大同世界。对于这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他应对的立场是“乱世讨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变法确立了自己的敌人,但却没有可以依托的社会力量。这是由于他那种神-哲学进路的政治解经学,根本缺乏历史-社会学的进路。

  康有为的《大同书》虽然是后来才出版的,但是在戊戌变法之前的文章里,他的大同思想就已经散见于多篇文章里了。在他看来,大同世界是要毁家灭国,消灭私有制,所以夫妻要分开住,子女都归国家所有等。这种凭借浪漫主义的想象虚构的大同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乌托邦,根本无从实现。在当今的世界上,各种预设历史目的论的历史哲学都已经衰落了。西方历史哲学理论大都来源于基督教,目前很多西方大学里的历史哲学课程都被取消了。 康有为对西学了解十分有限,他在澳门看了一些传教士翻译的书,又融入了他对儒家公羊学的一些理解后,杂糅了一些基督教思想,就发明了自己的一套历史哲学。

  康有为在认识论上持有一种独断论的乐观主义,认为真理已经在他手里,因而凡是不赞同他的各种政治文化主张的人就成了大奸大恶的反动派了。而对于稳健派来说,他们常说的话是“为国致太平与养生求不死,同为人间的两难”(郭嵩焘语),他们所持的是一种认识论上的悲观主义,因此他们深知改革变法的艰难,更强调政治家的必备素质:政治上的审慎与成熟。

  康有为的变法是力图构建一个目标导向的社会秩序,这个目标导向就是历史的最终目的——大同世界。稳健派没有提出这种目的取向的社会秩序,毋宁说他们更强调的是规则导向的社会秩序,更重视典章制度的重要作用。稳健派的纲领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这种主张认为中西体用的展开,两者互动而渐变,最终可以推进到宪政的层次。康有为的纲领是“改制疑古”,这种主张的实际政治含义,作为康有为弟子的梁启超曾一语道破说,有为的改制疑古实有一种政治革命的意味,就是说在康氏这里,维新变法已经不是维新改革,而是革命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