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日月楼里的丰子恺后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1-26 10:30:05  


丰子恺
丰子恺住过的日月楼
丰子恺之女丰一吟
丰子恺亲手给女儿画的肖像
  中评社北京11月26日讯/丰一吟,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之女。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桐乡石门镇,曾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毕业于中苏友协俄文学校。1961年历任上海编译所、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所译员,1980年进入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任翻译。曾与丰子恺合译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长篇小说《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作品。丰一吟还是丰子恺着译的重要介绍者、编选者、研究者。
 
丰子恺旧居日月楼   

  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与陕西南路交口处不远,有几幢西班牙式联排别墅,名为长乐邨。这是租界时期的建筑,七排洋房,129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两到三层的坡屋顶房子。1954年,丰子恺和家人搬到长乐邨39弄93号的小楼里,他为之取名为“日月楼”,在这里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

  一年前,丰子恺的后人想方设法购回日月楼的二层和三层(一楼现居民要价太高条件未谈拢),经整修复原为“丰子恺故居”对公众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也成为上海市以“民办公助”模式保护名人故居的典型案例。

  丰子恺七个子女中唯一健在、今年82岁的丰一吟女士经常来到这片旧居,为参观者介绍当年父亲在这里的生活点滴。如今的日月楼也还原了她记忆中的模样。踏上木楼梯,经过亭子间上到二楼,正中一间有室内阳台的房间便是丰子恺当年的卧室。阳台呈梯形,三面有窗,头顶还有天窗,透过天窗,每天都可以看到日月轮转,“日月楼”这个名字就是由此而来。房间里的书桌是丰子恺用过的旧物,桌前一张旧藤椅,一盏老式吊灯从天花板垂到桌沿,桌上笔墨纸砚摆放如昨,旁边靠墙有一张窄小的单人床,晚年丰子恺就睡在这张床上……

  日月楼中日月长,丰一吟陪丰子恺在这里度过21年的光阴。这一时期,她与父亲合作翻译了《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外国名著,父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她获益匪浅。

  如今,丰一吟几乎接管了有关丰子恺的一切事务,每日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参加各种研讨会、纪念会,接待相关的学者,编辑丰子恺著作,撰写丰子恺回忆录,各种大小事务排满了日程表,每天还要坚持临摹丰子恺的字和画。

  也许在外人看来,有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父亲,丰一吟的生活一定也是风风光光。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至今丰一吟仍和女儿、女婿、外孙一起住在卢湾区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父亲一生慷慨,画作随手赠人,但最后留给女儿的只有一字一画。而丰一吟仍然坦然而快乐,她从父亲身上学会了淡泊名利,只求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她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整理完成《丰子恺回忆录》,希望在明年丰子恺诞辰110周年时正式出版,算是对父亲的缅怀和纪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