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笑场局长”读懂权力的失范、秩序的荒诞

http://www.CRNTT.com   2012-08-31 08:43:31  


面对36人惨死的“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到事故现场视察的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听汇报时,竟然满面笑容……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讯/“在人道与生命法则面前,一切制度设计及权力构架的本色都会暴露无遗。这是一个拒绝道德暴力的年代,但这更是一个张扬人性情怀的年代,虽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你悲伤,但我们总能在“笑场”的诡异中,读懂权力的失范,或警醒秩序的荒诞。”
此间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日前登载邓海建的评论文章“‘笑场局长’不须苛责不可诛心”:

  “严肃追责、稳妥善后”,这是“8.26”延安特大车祸的关键词。其实,再严苛的追责与再完美的善后,也无法弥合生命消逝之痛。就在舆论欣慰于事故真相掘进的速度与问责的决心时,公众发现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竟然有一当地官员在事故现场“傻笑”。

  8月28日《钱江晚报》消息说,这张照片在微博中流传后,惹得网友非常不满。随即,网友人肉出图中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据说,杨局长的麻烦,后续的还有一系列的“名表悬疑”。

  这是最底线的世故人情——在惨烈的事故现场,越是春风满面的微笑,越是让人心寒齿冷。有人说,你不能要求每个在现场的公民集体演出悲伤与绝望。这话当然有理,道义层面的悲悯,不是法定的责任。何况,官员也是人,不可能一分钟60秒保持某种官版的表情。既然没有正对着镜头刻意微笑,那么,这样格格不入的笑容也许是与同事或领导的一个招呼,算不上对公共事件的姿态与反应。硬是上纲上线,反倒显得我们的忧伤刻板而不够真诚。

  杨局长的“笑场”,也许从两个层面解读更为妥当:一者,作为一般行为,确实没必要以诛心之论讽刺挖苦。一帧定格的照片,不能360度还原一个不被误读的现场。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我们已经一次次认识到,孤立的片段既是真相,又未必是真相的全貌。在断章取义成为舆论传播惯性的时候,秉持起码的理性与警惕,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最好的尊重。

  二者,作为职务意义上的微笑,我们确实没法原谅这样的“笑场”。即便是有一百个需要微笑的理由,但在特大事故现场,一个地方安监一把手,肩上必然对应着或明或暗的责任与担当,即便真相未明,满地也是不尽的反思与追问,哪来如此没心没肺的笑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风险社会而言,事故与灾难也许逃不过概率上的可能,但痛定思痛、反思公共安全上的疏漏与短板,恐怕更是务实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在现场的举手投足,在公众眼中既是对事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是对日后工作的“立体诠释”。严肃的安全事件,能被盈盈笑意一带而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