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秋风:孔子与公民社会

http://www.CRNTT.com   2012-09-09 10:19:16  


 
  因为游,封建的家没有了,社会基本单元是核心小家庭,所谓“五口之家”或“七口之家”。这两个词在战国时代同样十分流行,说明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典型的家庭是父母与未成年儿女组成,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独立耕种,自己养活自己,不靠任何人。在这个意义上,普通人皆是私人。在家庭之上则是遥远而强大的国家,国王领导科层制的官僚组成。

  普通人是国民,国王之民。但国王太遥远了,他是在维持秩序,但人们对这种好处漠然。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国王征收苛捐杂税和劳役兵役。对这样的国家,人们没有感情。因此,人们没有国民意识。个体的私人意识则很强大。看《战国策》苏秦故事,及《史记》所记秦汉之际社会万花筒,可以发现,小家庭也是支离破碎的,家庭成员之间也没有感情,而以利益相互计较,贾谊《新书》有一篇对此痛心疾首。

  显然,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们没有公民意识。公民以公共生活的存在为必要条件。公共生活可大可小:大可至国家,小可在社区。但当时没有公共生活:国王太遥远,对国家事务,人们没有参与渠道。也没有中间型社会组织。人们的生活就在核心小家庭中,老婆孩子热炕头。实际上,今日大多数国民也没有公共生活,而只有私人生活。

  儒家之出现,就是为了重建公共生活。后封建时代,人具有原子化生存的强大趋势,儒家则把人从纯粹私人状态中拉出来,让其注意他人的存在,与他人共同生活。简言之,儒家让人们具有公共生活之自觉,并养成公共生活之技艺。

  而儒家所构想的公共生活乃是从小到大的。《论语》首篇清楚显示了这一点。这里首先强调孝悌,也即儿女孝敬父母,兄弟相爱,旨在建立完整的家庭公共生活空间。今天,不少人不懂对家庭的责任,他们没有家中的公民意识。而在这里养成的小范围的公民意识,乃是更大范围的公民意识的基础。

  从家庭向外,就到宗族了。宗族是儒家士君子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并需要有意识地维持,才能存在。

  宗族的功能是把人从小家中拉出来,参与社区范围的公共事务。在这里,人们共同参与,生产大家共同需要的公共品,道路、教育、安全、救济等。宗族的共同体生活把个体的农民变成社区的公民。不要小瞧宗族的这种功能,今日社区中,有几人关心过自己对面的邻居?

  除此之外,在儒家价值浸润下,传统社会中还有其他公民组织,如行会,它把私人意义上的商人变成公民,除维持商人群体内部秩序外,还可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