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去产能化和制造业升级是中国的两道坎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09:05:11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讯/中国官方公布的10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9月为49.8%,创四个月新高,三个月来首次重回50荣枯线上方。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提升,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创半年新高;原材料库存指数减小,显示 “去库存化”过程可能趋于结束。但另一方面,新出口订单跌幅虽然有所收窄,但49.3的水平仍连续5个月处于50分界线之下,显示未来新增外部需求并不十分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认为,透过短期数据拉长观察的视角,中国制造业复苏恐怕还会比较艰难,持续复苏的基础依然十分脆弱。从外部大环境看,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还未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双重矛盾将常态化。

  本质而言,“去杠杆化”是每一轮危机后的必由之路。与美欧等国“去杠杆化”、“去债务化”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去产能化”过程。

  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迈不过去的一个 “坎儿”。更为重要的是,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国际上,产能利用率是考察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的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时,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当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产能过剩”出现;工业产能利用率在81%及以上时,为正常的“产能过剩”,低于81%时,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去产能化”要比“去库存化”要艰难得多。

  另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更大的一个挑战,全球“供给替代”的新趋势正在逐渐削弱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以及次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的竞争使得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夹击。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