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沙漠化地区应该怎样种树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10:55:49  


 
  1981年,中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院士写了一篇《灌木也是林》的论文要笔者看看,问林学家是否会批判。笔者知道,国内外的森林生态学家与林学家历来认为: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现在提出“灌木也是林”的说法,可是新命题。但文章说得有理,在乾旱与半乾旱地区主要分布的是草本或灌木群落,而灌丛能很有效地保持水土、防止沙化,耗水少还能较好地涵养水源,又是农牧民的主要燃料,也是很好的饲料,是乾旱地区不可为乔木所取代的生物资源。笔者很支持这一论点,将森林定义为: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多年后,经国家林业局于2004年8月组织专家论证会通过“在国家特别规定的地区,面积一公顷以上,盖度0.3以上的灌木林”为森林。因此,从森林生态学理论来制定“三北”防护林工程规划设计时,只可较大面积培植灌木林,尤其在乾燥度3.5以上的乾旱区与沙丘上,只可搞灌丛固沙,在有水源的河谷地带(荒漠中的绿洲)及能灌溉的地方,才适宜栽耗水的乔木树种。我们一定要明白:林业在沙漠化防治中主要是以林保土、保水固沙,发挥生态防护作用,而不是为了生产木材。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问题:
 
  中国已有能力治理过去的破坏,有条件来搞保护。林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压缩木材产量,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加大投资搞好五大防护林工程。在今天再乱搞开发,先破坏后治理就大错特错了。生物资源(森林、草原)的开发利用应该说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要科学地利用,有限(或适度)地利用,对资源发展反而是有利的。如森林适度采伐(择伐),在利用木材的同时,可促进森林更新,增加林内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防护能力。草场封育2-3年就要割草或放牧,否则,反而会影响牧草生长,并容易发生火灾。开矿、修路、搞建筑工程都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对环境肯定有破坏作用,但最需要的是做好规划设计,要生态优先,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做好生态与环境修复工作。谈保护,最重要的是保护好土地与水资源,没有这两样,或者它们受到了污染破坏,我们就无法生存了。
 
  到目前,中国还有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其中,能人工治理的面积约三分之一。按每年缩减1717平方公里,完成治理任务需要约300年。而往后,治理的地方越来越困难,人口、牲畜在增加,环境压力与资源利用量在加大,保护是否更难了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框,关键是依靠科技,要有新思维。中国沙化土地主要在草原区与荒漠草原区及森林草原区,其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破坏容易恢复难。加之现在超载放牧已严重超过环境容量。边治理边破坏,何时了结呢?
 
  笔者建议国家改变牧业发展方式,调整牧业与农业生产结构。
 
  一是将已严重退化与生物量很低的草场(约占草场总面积的80%)全部封育,次生裸地加人工促进恢复植被。此外,拿出20%的水土较好的草场用于人工种植质量好、产量高的牧草(完全可以达到一亩产量抵现在的五亩),同时发展与设施农业一样的设施牧业。西北地区光照好、风力大,有很好的光伏发电条件来建设大棚,全年培育优良多茬生产的牧草,以及开展牧草育种。
 
  二是将羊群全部舍饲,充足的饲料能更好地育肥,又不让破坏力最大的羊群去破坏草场。今后要多发展牛群,将封育的草场逐步开放,牛群轮牧,再也不让草场退化到难以自行恢复的地步。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地与农田林网建设也就能有序地按规划来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有限开发就是有效的保护,就是要从源头上来扭转生态破坏的趋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