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警惕“土地财政”变“土地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9:32:17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讯/有中介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达1.1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

  上海商报发表媒体评论人鹰眼文章称,上半年土地财政“井喷”,绝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尽管“国五条”规定: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也不可否认,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加大了推地力度,但拉动土地财政凶猛增长的真实原因,恐怕还是市场因素。

  尽管上半年出台了“国五条”,但房价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房价继续保持“连涨”,开发商显然看好后市,必然拿地很有信心。同时,各地不断涌现的“地王”也刺激着开发商的兴奋神经。

  文章表示,在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以及“钱荒”的背景下,虽然说土地财政“井喷”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紧张,也有利于确保民生支出。但要意识到,土地财政“井喷”绝非好事,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而言,无疑是弊大于利。

  众所周知,土地财政多年来遭诟病,但是,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恶化。地方政府继续深陷土地财政泥潭。如果说之前是“土地财政”的话,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土地政府”。两者的区别在于:“土地财政”仅仅是依靠卖地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土地政府”则是地方政府和土地已经融为一体了。

  文章指出,如果说“土地财政”仅仅停留在财政收入层面,而“土地政府”则说明土地已经渗透进多个方面。比如说,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廉价的土地来吸引投资;再比如,发展城镇化不是靠制造产业来带动,而是靠房地产开发、造城运动来带动。

  当地方政府主要围绕土地转圈时,无形中就变成了“土地政府”。但是,土地在中国毕竟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如果让土地快速变成钱、政绩,就会促使地方政府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且,也让地方财政收入、经济发展走进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文章强调,亟待改革土地财政,不仅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而且是为了长远的利益,也为了财政收入多元化,经济发展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