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海峡两岸的政要日记

http://www.CRNTT.com   2013-11-24 10:27:10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曾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查阅过收藏在那里的蒋介石日记。蒋介石从1917年至1975年的日记,都完整地保存着,成为重要的史料。我看到他的日记是用毛笔端端正正写在专门的日记本上,不论戎马军营,还是到各地视察,他都一天不漏写下日记,就连当天的气温、气候,也一丝不苟记下。他的日记,除了记录每天的行踪、公务、会客之外,也写下自己的思想,各种见解。

  蒋介石要求他的儿子蒋经国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同时收藏着自1937年至1979年的蒋经国日记。蒋介石还要求他的下属都养成记日记的习惯。郝柏村说,“谈起蒋公日记,我有亲切的感受。从1965年至1971年,我担任蒋公的侍卫长,在六年近两千个日子里朝夕随侍。每逢新年,我收到和蒋公一样的日记本,因此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年岁末,蒋公即亲自把当年的日记用牛皮纸封好,命我交付经国先生。当然,我从未看过内容。”

  其实,郝柏村在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之前,就有记日记的习惯。郝柏村多年的日记,成为丰富的宝库,成为台湾政坛的重要历史档案。郝退休之后,埋头书斋,不断推出新著。在出版社的帮助之下,系统整理、出版郝的日记,或者以日记为素材再加上郝的口述,写成专题书籍。晚年郝柏村成了“日记作家”。

  郝柏村在金门的日记,被整理成《八·二三炮战日记》一书出版。最初由于部分内容在当时尚属敏感话题,只印300册,在台湾高层内部发行。1995年,郝柏村出版《不惧》一书,除收入《八·二三炮战日记》全部内容外,还收入郝柏村军务、政务、党务方面的文章。

  依据郝柏村担任“行政院”院长的日记,进行回忆、口述,由天下文化出版社王力行女士写成《无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一书,于1994年出版,发行了18万册之多。

  郝柏村8年担任参谋总长的日记,由于他与蒋经国接触密切,先是抽出有关蒋经国的内容,于1995年出版了《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一书,接着又于2000年出版了《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厚厚上、下两大卷。

  郝柏村出任蒋介石侍卫长期间的日记尚未出版,但在2011年6月推出的重要新著《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1945~1949》,引起读者广泛兴趣。选择1945年至1949年的蒋介石日记进行解读,对郝柏村而言要有足够的勇气,因为1945至1949年正是蒋介石由盛而衰,最后被毛泽东逐出大陆退守台湾的5年。用郝的话来说,是“从抗战胜利到大陆失败”的5年。郝柏村直面蒋介石这难堪的5年、失败的5年,以中性立场进行解读,厘清史实,总结教训。九旬高龄的他,花费4年多时间写作此书,难能可贵。郝柏村逊称他是“事后有先见之明”,而这“事后”的“先见之明”,正是对历史的反思。

  郝柏村回顾说,1945年,他作为一个26岁的青年军官,在重庆亲历抗战胜利举国狂欢的岁月。而到了1949年,则为大陆“戡乱”全面失败的一年,他是参谋总长顾祝同上将的上校随从参谋,又回到重庆,于当年12月10日,随同总裁蒋公黯然飞离成都,飞离大陆,那时他30岁。这5年的经历对郝柏村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他说,就国民党方面来说,老一代的当事人并未完全说出真相,年轻一代对此更是无从查考。正因为这样,他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解读蒋介石这5年的日记。他说,历史的脉络和因果关系必然存在,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失去传承或改变痕迹。无疑,蒋的亲笔日记,是追寻该时期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

  郝柏村还指出,“这5年的历史,是决定台海局势的根本,两岸关系的发展和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是离不开这个根本。脐带可以切断,但血缘不可能中断”。也就是说,明白这5年的历史,就会明白为什么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血缘不可能中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