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未来趋势

http://www.CRNTT.com   2014-02-27 08:52:07  


 
  ——区域总量格局

  从各省区人口、土地、资本、矿产资源和科技实力等指标看,区域总量格局主要与人口、工业总资产、专利授权数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土地面积、矿产资源等因素关系不大。与区域经济总量格局关系最密切的是工业总资产,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7,大省区到小省区经济总量曲线变化平滑,反映中国各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次是人口总数,两者相关系数达0.85;最后是专利授权数,两者相关系数为0.83,由大到小曲线变化起伏明显。

  ——区域水平格局

  从各省区人均要素(土地、资本、矿产)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指标看,区域水平格局与区域经济总量一样主要决定于人均工业总资产、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等因素,而与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矿产资源等因素关系不大。各省区人均工业资产与全国总量之比和区域人均GDP占比格局具有高度一致性,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与区域人均GDP占比格局也有较高的相关性,两指标相关系数与各省区经济总量基本相同。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文章称,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2013年世界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2012年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处于这轮周期的下降阶段,但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已经率先回升并进入上升周期,2013年美日经济继续缓慢回升;欧洲痛苦的紧缩和结构调整政策与新兴国家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产生一定的效果。

  从国内看政府换届效应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产生许多新的要求与机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启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有力扩大内需,消化过剩的产能;农业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加大土地集约经济规模,实施新一轮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走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条件下的、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农村城镇化之路;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步伐,将促进智慧城镇、智慧家庭、智慧区域和智慧国家的建设需求;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高度重视解决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大面积、长时期雾霾天气的环境影响,切实解决严重的水体污染和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快政府机构、审批制度、预算体制和垄断行业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将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保证增长速度并促进增长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结构升级。在上述宏观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协调发展态势:

  ——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东部

  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差距将继续有所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重心将继续北移和西移。

  ——区域发展和转型将出现新的活力

  一是地方推进改革的积极性高涨。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以要素改革为主的又一关键时期,许多地方正在积极要求成为各种改革的试点地区。二是地方正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模式。三是地方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途径,寻求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识。科技创新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推动力,各地都在强化科技创新的力度,为稳定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创造条件。

  ——各种区域合作模式正在走向深入

  在地带合作层次上,东部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依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高速铁路体系建设,在沿海三大核心经济圈的基础上,正在加速实现整个地带经济一体化进程,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超级城镇群绵延带;中部地带在成为未来20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的共同目标指引下,将更多地承担起在生产要素空间合理配置上合作的重任,以加速这个人口最多、人均GDP最低、发展条件基本一致地带的崛起步伐,成为整体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区;西部地带将在国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进一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优势资源跨地带和区域的合作开发,探索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兼顾的新型区域开发模式。在“7+1”大综合经济协作区层次上,跨省区之间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继续取得进展,合作意愿越来越强,合作方式也将不断创新。在大约77个城镇群合作层次上,将会在解决区域性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以及生态环境共治方面取得合作成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