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人民币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 | |
http://www.CRNTT.com 2014-04-14 08:26:44 |
中美贸易不平衡:封杀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可能 文章指出,当下中国贸易收支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结构性问题,即一方面对欧盟和东盟等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是逆差,而唯独对美国存在巨额顺差。前些年对美顺差占整个顺差之比重曾高达100%以上,去年虽有改善,但也达到83%。201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2189亿美元,2013年仍为2159亿美元。鉴于贸易结构存在问题,这样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在短期内是难以迅速改变的。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从2007年的7.5%降至2013年的2.7%左右,已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甚至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对美持续巨额顺差的现象却没有根本转变。如果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这一问题,中国对美国有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有必要对美元有较大幅度升值,美元应对人民币有较大幅度的贬值,以此来逐步改变过大的贸易不平衡。这似乎也符合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的国际经济学原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不仅没有大幅升值,却还要形成贬值趋势,自然与美方的诉求南辕北辙,不可能为之所接受。 可以说,中美之间贸易收支不平衡封杀了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可能。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是扩大从美国的进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始终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因此尽管中方作出很大努力,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很难在三五年内得到根本改善。 正因为如此,中国汇率政策的运用被挤压在较为狭窄的空间。一方面,中方对美方有较大的贸易顺差,国际上存在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还不小,完全对这种压力置之不理还缺乏充足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对其他主要的经济体大多为贸易逆差,但由于美元是关键的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交易中占比达半壁江山以上,美元一旦升值,而人民币兑美元又难以贬值,则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会有更大的升值。2013年,由于美元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因此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只升值了约3%,但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了7%。由此造成了尽管中国对欧盟、日本和东盟存在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东盟各国货币却出现较大幅度升值的尴尬和不利状况。未来如何增强中国汇率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 国际收支结构平衡:需要汇率政策兼顾两大构成 文章分析,除去错误和遗漏外,国际收支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汇率政策的重要功能是调节国际收支。当一国国际收支主要构成部分是经常账户交易时,汇率政策必将会重点关注并调节经常账户。而当国际收支两大构成部分较为平衡时,汇率政策则需要兼顾两者的需求,适当加以平衡。因为经常账户的需求往往不同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需求,有时甚至是完全相悖的。例如,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时需要本币适度贬值,但资本流入较多却需要本币汇率保持稳定,以避免贬值带来资本外逃;又如,经常账户顺差较大时需要货币升值,而由于资本流入较多却需要本币汇率保持稳定,以避免升值带来更多的资本流入,等等。 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贷方金额为24599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约40.5倍;资本和金融账户贷方金额为13783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67.6倍。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扩张速度大大超过经常账户,后者规模是前者的1.67倍。考虑到中国经常账户中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实质上是资本流动。一加一减之后两大账户其实规模大致接近,已经较为平衡。 在这种国际收支结构下,汇率政策就不能仅以经常账户甚至是出口为其主要调节对象,而应以整个国际收支即包括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为其调节对象。汇率政策不仅要关注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本流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当我们从推动对外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出发,希望人民币坚挺时,需要考量升值对出口产业带来的压力;当我们从改善出口出发,希望人民币走弱时,同样需要考量贬值对资本外逃和资产价格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不稳定和中国经济持续徘徊在政策下限边缘的情况下,更应关注资本和金融账户,应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包括外资外逃和内资外逃对经济带来的严重伤害;实施汇率稳定的政策,而不是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政策。 考虑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各项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政策,可以系统地关注和调节出口行业,给予出口以针对性的支持。不能否认,人民币贬值对改善中国出口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这种作用较为有限。迄今为止,中国出口产品仍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价格弹性较小,人民币小幅贬值刺激出口的作用十分有限。出口压力的真正缓解恐怕主要还是要等待全球经济全面回暖。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