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怎样认识经济复苏的稳定性 | |
http://www.CRNTT.com 2014-08-16 11:12:29 |
第一是认为经济下行具有合理性,是在向“长期内在增长率回归”,因为长期的“超常规”增长本来就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所有关于“崩溃”“危机”和“硬着陆”的说法都是杞人忧天。这种认识的错误,首先是武断地否认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长期高增长的可能,认为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过的事,在中国也不可能出现。但是这些人是否也看到了,9%以上的增长率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早就打破了国外仅能保持10年的记录,而在过去这30多年中,中国又出现过多少世界上没有出现过的事?比如世界各国最高的钢产量都没有超过2亿吨,中国现在却超8亿吨。 其次,凡是健康的经济增长都会具有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而这又是建立在合理的设备利用率水平上,美国战后近70年时间,设备利用率长期稳定在85%左右,经济增长率却在上世纪70年代完成工业化前后,经历了6%和3%这两个台阶。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在2011年经济展开下行态势以来,就始终伴随着设备利用率的不断走低,已从2007年90%以上的高峰下滑到目前的接近70%,这是生产过剩的典型标志,因此是生产过剩在迫使经济增长率不断下行,而过剩持续严重,终将会引发生产过剩危机。所以速度的持续下滑趋势,不仅不具有合理性,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如果继续用这样似是而非的道理麻痹自己,只会耽误调整的时机。 当然也不同意用“崩溃”“硬着陆”这些说法来描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还是用生产过剩危机来描述才更具分析问题的价值。如果是用危机的观点分析,战后很多学者都同意如果经济增长率从高峰下跌一半,并且设备利用率下跌到75%以下,就是爆发了危机。在世界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今天,生产过剩危机的性质和形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果用增长率下降到长期平均增长率一半以下就是进入了危机状态,可能更为合适。对今天的中国来说,那就是经济增长率下跌到5%以下,就可以认为是进入了危机。从2008年的经验看,在外部危机爆发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也会突然下降一半,比如从2008年的11.3%猛然下跌到2009年1季度的6.6%,所以也需要警惕,如果明年国际金融危机再度来袭,中国某个季度的增长率可能会突然跌到4%以下。 第二是认为资产泡沫的严重性大于实体经济,所以把防范风险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地产和金融领域。去年以来房价开始下跌,目前已扩大到8成主要城市,即使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大城市,房屋销售也明显萎缩。在过去3年的经济下行中,只有房地产投资增长还明显高出投资平均增长率,是经济中唯一保持活力的领域,但是到目前阶段,这个最后支撑住增长的柱子,也慢慢倒了下来。由于高达几十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至少有6成以上是围绕房地产发生,房产泡沫破裂又会导致金融市场动荡,所以各方面对房地产泡沫破灭与金融市场危机的担心,目前就高涨起来。 凡是世界上已经发生过大的资产泡沫危机,在爆发之前无一例外都是出现了实体产业的生产过剩矛盾,因此都是实体产业的资本没有出路,才大规模向虚拟经济领域转移,才催生出资产泡沫。比如1929~1933年大危机,就是因为美国的生产过剩日益严重,才催生了股市泡沫;日本1990年资产泡沫危机爆发前,是因为“广场协定”逼迫日元升值,日本的产业资本继续出口没有钱赚,才涌向了地产和股市领域;次贷危机爆发前,则是出现了新全球化浪潮,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使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失去了竞争力,才大规模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在今天的中国就可以看得更清楚,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断了中国的外需,导致国内产能突然剩余,由此引起了产业资本向制造业之外的赚钱领域转移,或者是去炒房,或者是去炒社会融资等。所以看似资产泡沫危机,实则是实体产业危机,从这个角度说,要想化解资产泡沫危机,不从化解实体经济危机入手,就是“扬汤止沸”,越化解越严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