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潘锡堂:文化交流缔造两岸双赢新机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10:00  


 
  四、代结论—从交流合作开创两岸文创产业更多契机

  由大陆文化部所辖的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的“情系八桂:两岸文化联谊行”于2010年8月16日在广西南宁揭幕,近两百位两岸艺术文化界人士汇聚南宁,进行两岸深度文化艺术交流,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是焦点,备受关注。“情系系列”活动是两岸艺文界交流的盛会,会中由时任大陆文化部副部长的李洪峰、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的马飙,会见陆委会前主委张京育所率领台湾艺文界人士,其中不乏台湾蓝绿政党卸任政务官与会,而备受瞩目。

  与此同时,广东省经贸文化交流团,也于2010年8月16日在时任省长的黄华华率领下抵台,展开为期一周的“台湾.广东周”活动,除了对台采购逾60亿美元商品,又以文化交流中的文创产业交流,备受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八大载体,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可见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的重要性之一斑。

  众所周知,文化要有互动,才能有源源活水,因此两岸文创交流,应该时时保有“请进来、走出去”的热络,才能将文创产业的格局打开。尤其,近年台湾的“行政院”文建会”通过“文创法”,大陆也将文创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两岸无论是政府、产业、学界,都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发展重点,积极运筹帷幄。其实,两岸各自有着优渥的资源,可以开创文创产业的未来。而两岸文创现阶段的交流形式正从萌芽走向茁壮,有赖更多的互信与合作,才能打开两岸文创合作的大门。

  事实上,两岸都握有开拓文创契机的关键──文化资本,尽管在应用形式及执行力上有所差距,但是如何创新与活用中华文化,并与现代观察、市场期待与科技互为结合,将之转化成文化资本,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下一个经济推手的关键。

  举凡文学、技艺、建筑、书法、戏曲艺术、写意水墨、儒道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再加上全球市场对于中华文化的需求与仰慕,从1926年普契尼的“杜兰朶公主”,1998年迪士尼借用“花木兰”,到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的实践,都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旋律与传奇,不但没有被遗忘,还可以跨越种族与语言。
近来,两岸都渐渐发现这项资本的重要性。例如老牌食品大厂义美获得故宫授权,以故宫镇馆之宝“肉形石”及“翠玉白菜”为题材,推出“故宫之美”礼盒,市场反应热烈。可见两岸文创产业,各自握有开启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均企图将文化资本产业化。两岸各有各的优势与风格,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就要瞭解彼此的优势,并善用丰富的文化资本及执行力。

  两岸展开文化交流以后,彼此渐渐发现各自的优势,台湾相较于大陆,优势在于文化内涵、创新,再加上多年与全球交流的经验,能以全球语汇传递文化内涵,并且转化为能行销全球的创意商品。相较于此,大陆文创产业对于文化内涵的应用较为传统,但其优势在于,市场潜力大、政府编列大笔预算支持,以及日渐提升的人文素养。

  其实,两岸文创产业可以结合双方的优势,台湾擅长文化资本的运用、文化内涵的传递及价值炼的整合,大陆可开辟市场与在地管理。两岸文创可朝“分工、互利、双赢”的方向进行,但此模式要臻于成熟,有赖两岸交流更紧密及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以对接与互补方式开创更大的市场。

  总之,两岸文创交流的优势在于同文同种,因此沟通上更为顺畅,能够开启更具深度的对话。尽管两岸在许多方面有所差异,但是差异往往能创造更多元的火花,并且朝着“同中存异”的方向前进,让交流为文创产业创造更多的契机。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在为期两天的交流研讨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中华文化本根对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价值、中华文化创新的方向与路径、两岸携手推动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中华文化与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等子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为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协办单位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