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评观察:拥护“武统”声音为何不断上升? | |
http://www.CRNTT.com 2017-03-25 00:11:10 |
“和统”与“武统”是两种相对对立的方式;但若是进行严格的定义之辩,可能为了统一,二者还是可以存在着某些交集。最终和平的实现不代表过程中军事力量未曾发挥作用。今年1月,海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提出“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历史上的“北平模式”实际上是先有“围城”之举和“天津模式”之惨烈,然后才有傅作义痛下决心与共产党谈判,最终北平和平解放。所以,若是这样的最终统一,大陆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但现在的民进党会放弃“困兽之斗”吗?近日蔡英文登上潜艇大喊“潜舰国造”,并希望“在8年内造出第一艘潜舰,10年内服役”,恐怕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注脚了。 中国大陆民间声音拥护“和统”还是拥护“武统”,到底哪方面多一些呢?这个问题设计实际上是有疑问的,就是假设民众进行“投票”(或民意表达)必须进行“二选一”。而现实情况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类群体,对于“不同条件下”的两岸关系,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条件变化,选择也是在变化的,并且条件才是自变量。概言之,拥护“和统”,是因为对于两岸和平发展有信心,认为两岸通过持续的交流交往最终可以实现和平方式的国家统一;拥护“武统”,是因为对于两岸和平统一无望,认为两岸交流交往已经很难改变台湾“走向独立”,所以不得不采取最激烈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 所以说,与其纠结于大陆民意到底拥护“和统”还是拥护“武统”多一些,不如思考,到底哪些因素会导致大陆民意发生波动?解决问题的“钥匙”显然还是在台湾一边,台湾方面需要反思的至少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马英九时期(尤其是2014年“反服贸”之前),大陆拥护“武统”的声音是很弱,弱到几乎听不到的?马英九时期两岸交流可谓是柳暗花明。从陈水扁时期的“急独”不断挑衅大陆,到马英九时期迅速走向和解,人员往来和经贸联系密切,甚至到后来两岸民间均有探讨“和平协议”的签署和“九二共识”下两岸现状的重新定义,这一切将两岸“和”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惜这些民进党是不愿意接受的。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友好的现状不断地被打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