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重新评价施琅统一台湾的重要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2-22 00:06:08  


 
  “革命史观”也称为“革命史范式”,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社会矛盾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就能把握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世界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发生于近代一百多年来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就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这种史观的指导下,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更被史学研究者所关注、重视和高度的评价。特别是在革命史观之下,个人崇拜又十分流行的年代,由于施琅两次归顺之举,其评价必然会出现了一些偏差。随着“革命史观”向“现代化史观”及多元史观的发展,诸多的学者及研究已经对施琅统一台湾做出了修正性的新评价。

  在台湾方面,日据时期殖民统治者为了向台湾民众宣传统治的正当性,藉郑成功母亲日本血缘之说来大力宣传郑成功,使“国姓爷”在台湾深入人心。而民间对郑成功表现出的植根于儒家观念和闽台历史文化的悠远传统中的“遗民忠义精神”,并超越了对某一特定朝代和皇帝的“愚忠”,升华为广泛意义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民众中传衍不息,成为大多数台湾民众保持其汉民族精神和祖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后随着国民党迁台,在台的国民党当局更同情明郑之“正统”意识形态,所以施琅将军长期祇能得到负面评价,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一样的汉奸卖国贼。特别是随着台湾所谓“台湾意识”高涨,在“台独”势力的眼中,施琅是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对施琅的宣传似乎也成为为禁忌。

  二、施琅统一台湾后台湾府的设立——中国台湾领土主权的国际法确立

  施琅统一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在大臣中主张守而不弃者,居然祇有姚启圣和施琅等少数人。施琅因有台湾生活的经历,对台湾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对台湾在地缘上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认识。故他在上《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明确提出“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这显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在他的倡议下,清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完成国际法上中国对台湾国家领土主权的最后确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