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避免跌入非和平解决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22-07-16 00:06:00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民意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并一再出台措施,贯彻执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落实和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但是在民进党当局反中仇中、挟洋自重、“文化台独”等各种刺激之下,两岸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对抗几乎到了两岸一家仇的地步。大陆民众曾经积累多年的对台湾的好感大幅下降。这一趋势严重削弱了和平统一政策的群众基础,刺激了大陆民众武统情绪高涨,形成一股长时间持续的强大民意。如果最终台湾问题走向非和平方式解决,这显然也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两年来,在岛内分裂势力挟洋自重、外部势力“以台制华”政治冒险的刺激之下,台海局势屡陷于紧张态势之中。在2021年11月16日与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也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台海局势的可能风险发出的最严厉警告。在2022年3月18日与美国总统拜登的视频通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⑦

  很明显,在岛内分裂势力和美国一些人搞“以台制华”的动作下,台海局势高度危险,爆发非和平事件的几率大幅上升。从岛内外大环境与各种条件看,引发非和平危机的“灰犀牛”“黑天鹅”早已存在,星星之火即可燎原。一旦出现美国政客玩弄“以台制华”践踏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底线或者岛内“台独”破茧而出这样的“么蛾子”,台海爆发重大非和平事件将是大概率的。

  二、非和平的代价与和平的机会

  从人类有限的历史经验看,在处理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内部、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中,暴力手段、战争手段一向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选择。在解决重大的利益或理想价值冲突面前,使用战争和暴力有着天然的巨大诱惑力。仅从上个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经验看,每一次重大战争之前,相关群体激情高昂以及把问题推向暴力、武力解决与不计后果的冲动,体现了大战前相关群体的激情与活力。这种激情与冲动荡气回肠,显然是战争诱惑力印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一种体现。

  人类理性之所以向往和平,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处理人类间问题的代价是最小的,甚至是带来双赢、多赢和共赢的。而无论哪一种战争,都是有巨大代价的。或许有着有限目标的战争,其代价是可以量化和计算的,而一场可以决定开始但无法决定结束的战争,其最终代价往往是难以估算的。战争启动后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旋转发展,并不一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选择用战争解决问题,当事方可以决定战争游戏的开始,而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并不一定能够决定战争游戏以自己理想的结果来结束。即使诸如当年的苏联和冷战后的美国这样强大的超级大国也未必能够完全控制战争的节奏和最终方向。例如,苏联和美国前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就是如此。战争的代价也是历代智者以谨慎态度看待战争的根本原因。老子曰:“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军事家孙子更是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战争真的不可避免,也宜如孙子之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就是要对战争的胜负及代价做充分的评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