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大观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香港由治及兴关键破与立

http://www.CRNTT.com   2022-09-03 00:03:39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破”与“立”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说:“要转变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

  香港自回归以来基本上继续秉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港英政府财政司夏鼎基制定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虽然夏定基也曾经强调“积极不干预”并不是“放任主义”,并曾经表示“即使在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的大前提下,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干预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才能保持香港经济稳定”。但是回归二十五年没有追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未能积极推动、坚定执着地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即使提出某些计划也都以“画大饼”的方式不了了之,其实与“放任主义”无异,比如数码港、中药港。早在2009年的《施政报告》中已经提出六大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教育、私营医疗、检测认证、环保工业以及创新科技产业”等,将对香港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并会推动香港走向知识型经济。但是,十年过去,乏善可陈,基本上属于口头表态上的“积极”,务实操作上的“消极”。

  多届特区政府的官员都强调科技制造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摩托罗拉2002年关闭在大埔的工厂,香港基本失去了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距离高端制造的距离越来越远。以目前香港的人均收入和人才储备,既没有足量的吃苦耐劳的优秀产业工人回头重新夯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又缺乏足够的技术与人才储备参与对创新要求日高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力。回归以来未能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与经济官员长期坚持将“积极不干预”政策奉为圭臬有很大关系,且这个很容易被理解为“放任主义”的政策更为“理所当然地不作为”创造了理论支持。

  如果说夏鼎基针对当时的经济环境提出“积极不干预”在当年是一种有价值的创意,但是在经历全球化浪潮甚至逆全球化操作的今天,如果不“破”这种“消极”的宏观经济政策,香港经济发展将会继续蹉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