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有感于新加坡的“东方理念”。

http://www.CRNTT.com   2008-12-03 11:44:43  


新加坡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才精髓。
  中评社北京12月3日讯/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登出张慧中的文章--有感于新加坡的“东方理念”。文章认为:“新加坡人的良好素质与东方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息息相关,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政府的长期规范引导形成的。”“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政府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是可以在吸取他人之长的过程中,保留自身的优秀文化的。” 文章内容如下:
 
  不久前,我前往“花园国家”新加坡参加国际能源周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几日,桩桩小事却让我感受到新加坡人的纯朴与善良。

  到达新加坡的第一天,我打算去一家博物馆参观,由于不识路,便在饭店门口顺手拦下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他笑着告诉我,其实那家博物馆离我住的饭店很近,不必花钱乘车,幷详细为我指点了方向。根据他说的路线,不到10分钟我就走到了博物馆。

  到一家自助式日本餐厅用餐,餐厅入口处,店员递给我的一张磁卡和一个写有“预定”字样的塑料架,这让我犯了难。看到我手足无措的样子,善解人意的年轻女店员走过来,详细告知了它们的用途:塑料架用来放在空桌子上,表示这里有人,而磁卡则需要在点餐时交给店员作用餐记录,最后一起结算……看到她和善的笑脸,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买东西时,店家会主动帮我算怎样可以打折;会场里遇到的陌生人,听说我来自中国,便兴奋地向我细数在中国曾游览过的地方……作为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对待外国人幷没有很多商业社会存在的冷漠和排斥,仍然保留了东方传统道德中的友善、热情和包容,让我不断体会着惊喜与感动。

  新加坡人的良好素质与东方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息息相关,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政府的长期规范引导形成的。

  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在新加坡,英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和沟通的主要语言。新加坡的朋友告诉我,汉语在那里的地位类似于中国的英语,相当于第一外语。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商业化的急速发展,很多年轻一代纷纷抛弃了东方传统的价值观,提倡个人主义,社会道德一度呈现危机。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危害,于是倡导了一场“文化再生”的运动。1982年,李光耀号召新加坡人要保持发扬儒家的传统道德,幷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的治国纲领。

  李光耀的“东方理念”被历届新加坡领导人认同和继承。1988年10月,时任副总理的吴作栋提议把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幷在学校、工作场合和家庭中广为倡导和宣传,使之成为每个国民的行动指南。1991年,政府还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大共同价值观,成为儒家价值观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蓝本。

  就这样,新加坡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西方结合的特殊民族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既拥有西方商业社会的进取与活力,也具有东方传统社会的包容与谦和,在倡导平等竞争和个人奋斗的基础上,坚持奉行东方集体主义。这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有序发展,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称羡。

  其实,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失衡问题。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政府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是可以在吸取他人之长的过程中,保留自身的优秀文化的。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