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台湾 政策路线与政党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09-01-14 17:11:56  


台湾两大政党严重对立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施正锋的文章“政策路线与政党空间”。文章认为:“在双峰式的民意分配之下,由于选民对于特定议题表现出南辕北辙的看法,政党会尝试着做两极化的角力,企图各自固守光谱上的既有地盘。此时,不管是两党,或是两大集团式的政党体系,会限制政党在其他政策轴线发展的空间。”文章内容如下:

  一个政党的政策纲领与路线,除了代表政党与支持者的契约关系,也意味着政党之间如何进行策略性竞争。在台湾民主化的过程,政党体系大致是沿着认同的轴线在竞争,无形中压缩了其他议题发挥的机会。 

  至于选民意向的大幅变动,代表的是巨幅社会变迁,恰好提供新政党出现的契机,而原有的政党势必做适切的转型,此时,刚好酝酿政党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在双峰式的民意分配之下,由于选民对于特定议题表现出南辕北辙的看法,政党会尝试着做两极化的角力,企图各自固守光谱上的既有地盘。 

  此时,不管是两党,或是两大集团式的政党体系,会限制政党在其他政策轴线发展的空间。 

  相对之下,在单峰式的民意分配之下,既然选民对于基本议题已有相当的共识,政党自然会想办法淡化彼此的差异,尽量往政策立场的中央趋近。大党的趋同作为,空出光谱的两个极端,反而给新政党有出现的机会。 

  在两千年“总统”大选,民进党高举“新中间路线”,大概是认为选民呈单峰般的分配,也就是“不统不独”、“保持现状”是社会的共识。当年,台湾团结联盟以及亲民党分别崛起,代表的是两大党弃守两翼,释出相当的政治市场。 

  在陈水扁连任“总统”之后,两大党或许体会出民意呈双峰般的分布,因此,各自往两边位移。既然下定决心固守地盘,接着就是从事“修宪”的工作,以“国会”减半以及单一选区相对多数选制来坚壁清野,不让台联党以及亲民党有生存的空间。 

  与其说台湾过去十年来的政党体系变动,是因为两大党针对选民意向的分布所做的策略性调整、加上彼此在制度上联手封杀小党所致,倒不如说,“总统”直选才是小党最大的制度性致命伤。不过,因为经济自由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分配失衡,恐怕是两大党无法支配的结构性因素。 

  当选民拒绝被单一议题羁绊之际,政治市场俨然呈现二度空间的开展。一个往光谱两边离散的政党体系,虽然可以排拒小党盘据一度空间的两端,不过,却限制了支持者在其他空间的可能选项。既然两党要刻意淡化拉力较弱的第二轴线,当然就无力调整立场,在两个轴线同时竞争,只好释出往外挤压的选民。 

  然而,回首台联在“立委”选举的做法,全力开拓资源分配的轴线,试图将阶级定位为支配性的政策空间,不提统独等认同议题。未来的新党或许无力抵制两大党在认同轴线的两极化拔河,当是必须另辟攸关分配或是其他可能的战场。 

  其实,如果选民不愿意放弃认同轴线,也就是认为“国家”认同、“国家”定位,以及族群分歧尚未解决,那么,政党就应该兼顾两个轴线的竞争,一方面与国民党进行认同的抗争,一方面又与民进党从事分配的竞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