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常修泽:亲历南美动乱后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4-23 11:30:14  


 
  在南美期间,我有幸来到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中心的总统府地区,看到了阿连德总统当年演讲的阳台。1970年,阿连德领导的社会党联合共产党,组成人民联盟参加竞选获胜,同年11月上台执政,在前苏联的影响下,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疾风暴雨式的国有化”路线。据资料记载,在阿连德总统执政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续颁布10多项“国有化法令”,把包括外国资本掌握的五大铜矿在内的主要矿山、工厂、流通企业和大部分银行收归国有;在农村,征收3500个大庄园主的530万公顷土地(平均每个庄园1500多公顷),广泛建立国营农场、合作农场和“农社”。

  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模仿苏联的做法,实行严格的政府价格管制和计划供应,据了解,政府控制价格的日用商品有2万多种。在分配方面,在提高人民福利的口号下,实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打击了大资本家和大庄园主的利益,在短期内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随之在实践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一是国有工商企业管理混乱,连年亏损;二是国营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缺乏激励,生产效率下降;三是商品匮乏,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广大中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政府不满,给军队发动政变提供了口实。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轰炸总统府,阿连德总统遇难身亡。

  在阿连德总统生前发表演说的总统府前,我久久不愿离去,内心深处尤感疼痛: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人类20 世纪的“幽灵”,不仅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而且对智利这样的拉美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它的领导者,也是“死路一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智利皮诺切特政府完全改变阿连德政府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自由市场政策,尤其是80年代以来,接受激进自由市场经济的主张,采取更加自由化的政策。而且,皮诺切特实行的这种自由市场经济,是与其政治上的集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据介绍,皮诺切特政府统治时期,先后有13万人被捕,6.5万政治犯失踪,上万人流亡国外。我把它称之为“刺刀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对已经收归国有的企业、矿山、银行实行“全盘私有化”,已建立的农村合作社也实行“土地私有化”;在价格体制方面:取消价格控制和政府补贴。据有关资料显示,政府控制价格的日用商品由计划体制时期的2万多种减少到只剩8种;在金融体制方面:实行 “银行私有化”,金融机构的利率完全自由化;在财政体制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强力缩减公共性支出的措施。

  这种政治强权加经济自由的体制,使智利急速地成为拉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对于这种极端市场经济模式,在我参加的国际企业会议上,玻利维亚前总统兼历史学家卡洛斯.梅萨(Carlos Mesa)曾做过分析,他指出:80年代拉美国家的自由市场改革,在强化市场作用的同时,却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