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永年:金融危机和中国产业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09-04-28 09:44:08  


 
  正因为这样,即使西方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都不会轻言放弃任何一个产业。这次金融危机也显示,那些具有良好产业(制造业)基础的国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远没有那些制造业被大量转移出去的国家严重。这一点对中国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大陆型经济体,不仅能够容纳不同的产业,而且也容纳同一产业链上具有不同程度附加值的产品的生存和发展。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劳动力大军充足的国家,尤其不应当轻言放弃任何产业。如果要作产业转移,那就应当在政府政策配合下在不同区域间(一个省内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省份之间)进行转移。

企业“走出去”的战略

  产业升级是国际环境下的升级。如何升级?这些年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尤其在企业“走出去”方面。“走出去”不仅仅是国际化战略,更应当是产业升级战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具有政策意义:

  第一是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有人很形象地指出,中国应当购买的是美国产品,而非美国政府,就是说,要购买美国的技术、管理经验、知识等产品,而非美国政府债券。从中国政府对美国债券表现出来的担忧来看,购买美国产品显然要比购买美国政府更可靠,更具有价值。

  第二是购买什么样的西方产品。这些年中国在收购西方企业或者技术方面也努力不少。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弱点。因为收购的主体往往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受国家支持的大型企业,而且目标往往是顶端产业或者对被收购国家具有政治影响性的企业或者产业,在大多数场合,中国的收购都被政治化或者意识形态化,从而导致流产,或者收购之后效果不佳。

  中国可以批评被收购国家的政治,但政治永远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你是否喜欢。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庞大的资源和政府支持优势“走出去”,这可以理解。但是大型国有企业所做的并不一定是对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事情。无论是高端技术,还是资源,都是中国所需要的,但这些不能涵盖“走出去”的全部意义。对中国来说,中小企业的升级尤其具有战略意义。

  这就是这里要强调的第三方面的政策,就是政府必须辅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实行升级战略,无论通过“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途径。

  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西方的很多中小企业都发生了危机,主要表现为资金的短缺。这些企业也在寻找出路。中国如果要收购这些企业,就比较容易,因为这些企业并没有政治性,很难被政治化。老是盯着人家的大型企业不可避免要被所在国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

  收购中小企业也符合中国的所需。中国政府也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也是中小企业,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动员和组织庞大的民间和社会资本来收购中小企业。现在人们盯着的是政府的4万亿。如果能够把民间资本动员起来,就会有庞大得多的资金。

  很多年来,中国庞大的民间资本因为受政府各方面的限制一直处于毫无理性的流动状态,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投资点。民间资本尽管庞大,但很分散。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组织和动员民间资本方面来达成中国的中小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实际上,这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政府尽管已经在很努力地应对金融危机,但从上述这些方面说,政府仍然有很多并且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如果能够在多方面进行政策调整,结合政府本身和社会的力量来达成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产业升级,尤其是迫切需要的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那么在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可以攀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这对中国的经济模式的转移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