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囊阔论 】 【打 印
香港六大产业 须结合珠三角纲要

http://www.CRNTT.com   2009-10-09 11:48:33  


医疗服务是政府大力推动的六大产业之一
   中评社香港10月9日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主席龙子明今天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六项产业’须结合珠三角纲要”。 笔者认为,《施政报告》对“六大产业”释疑解惑,应结合《珠三角发展纲要》。实际上,香港绝大部分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因素。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加强挺港力度,内地扩大对港开放,CEPA、自由行、人民币业务,令香港经济重拾活力。特别是《珠三角发展纲要》出台,使香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内容如下:

  《施政报告》即将发表,据报道重点是要公布有关推动六个具优势及发展潜力的产业的详细措施,官方称之为“六大产业”,包括检测与检验、医疗服务、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环保和教育等。但“六大产业”是否具有优势,争议甚大。且报载有调查发现,高达七成多受访者,对“六大产业”缺乏认识,即使许多行内人士,若非上网查阅,也说不出“六大产业”全数为何物。 

   自四月初“经机会”宣布要发展六个具优势产业后,各界对“六大产业”议论纷纷。在众说纷纭中,有许多论者指出“六大产业”欠周全:一是科学性不足,包括六大产业的界定存有概念上混淆之处,以及无详细论证和数据支持;二是系统性欠奉,既未提出具体措施,亦从未提及或厘定六大产业与四大支柱产业和其他传统及新兴产业的关系;三是缺乏持续性,“经机会”提出发展“六大产业”后便解散,政府并无明确指定哪一部门延续其工作。可见“六大产业”只选出香港几个已有的行业,有急就章式应对之嫌。《施政报告》当然要因应公众疑惑对“六大产业”释疑解惑,包括:解释“六大产业”的优势何在,对发展“六大产业”定出短中长期目标,交代政府如何参与推动这些产业,以及政府与业界如何合作和分工,等等。 

              “六项产业”前景与《纲要》分不开 

  笔者认为,《施政报告》对“六大产业”释疑解惑,应结合国家发改委年初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际上,香港绝大部分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因素。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加强挺港力度,内地扩大对港开放,CEPA、自由行、人民币业务,令香港经济重拾活力。特别是《珠三角发展纲要》出台,使香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珠三角发展纲要》的精髓,就是“先行先试”,这个政策空间是同时赋予广东和香港的。根据纲要,中央政府鼓励粤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应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粤港在中央有关部门指导下,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粤港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以此来看,珠三角规划为香港产业提供的机遇,远远超过了“六大产业”的范畴。特首曾荫权亦承认,提出“六大产业”并非意味只有这些产业有较好根基和潜力,而是希望社会提出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曾表示,“六大产业”在“现时的生产总值肯定很少,当中教育及医疗产业可能百分之一也没有,所以纠缠在量度方面并没有意思”。既然该等产业是否具有优势,争议甚大,且其中部分产业在GDP中微不足道,故笔者认为称之为“六项产业”更为贴切。澄清“六项产业”并非“六大产业”,并非文字游戏,因为产业一旦曰“大”,便有支柱或主导之意味,排斥了其他产业。实际上,“六大产业”只是“辅助性产业”,是要探讨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非用来代替香港原有的金融、物流、旅游、工商支援服务这四大支柱产业,更非“六大产业”之外,其他只是“小产业”或没有潜力和优势的产业。 

  香港一直对产业多元化有探讨,金融海啸更引发新思考,社会各界越来越清楚看出,本港原有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施政报告》将主打的“六项产业”,乃至更多具优势及发展潜力的产业,其发展机遇与《珠三角发展纲要》分不开。比如政府现在想重点栽培医疗和教育产业,政府如何可以把一个完全由公帑支付的医疗和教育体系,转变成为以盈利为中心的经营产业,其对象显然主要是内地人士。 

  香港拥有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更是世界知名,香港要利用自己的优质医疗技术,开放“医疗自由行”,令香港变成大中华医疗中心,政府可鼓励私家医生向“医疗自由行”旅客提供服务,内地的庞大人口会是“医疗自由行”的重要客源。教育产业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早已形成规模。目前香港招收内地学生,受到不能超过招生比例10%的限制,应打破限制,加快开放“教育自由行”,尽快将教育纳入CEPA,让香港能以高出成本的收费,大量引入内地优秀学生,这有助本港吸纳优质人才资源,缓解生育率过低的人口问题,并带动本港住屋及生活需求。 

                利用纲要契机 助保险业北上 

  “六项产业”以外,保险业也是具优势及发展潜力的产业。美国在G20峰会抛出“可持续与平衡发展框架”,框架内容包括美国增加储蓄、减少财政赤字,中国减少出口依赖,这虽然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长期来看,内地长期的出口贸易顺差难以维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也是不稳定的,只有内需才是内地经济发展的真正引擎。内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保险为广大百姓提供底线经济安全感,进而无后顾之忧地消费。香港保险界多年来累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可以积极参与内地市场,为国家的保险业发展作出贡献。 

  利用《珠三角发展纲要》“先行先试”的契机,香港保险业进军珠三角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是允许香港保险中介人,为已购买境外保单的珠三角客户作售后服务;第二是允许香港保险业与珠三角保险业共同组建合资保险公司;第三是允许香港的保险公司把商业保险产品引进珠三角。内地进一步向香港开放保险市场,不仅对维持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关系重大,而且有利推动内地大力发展保险业,有效消除居民在医疗、养老方面的顾虑,提高消费意愿,最终达到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