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张亚中:不应逃避“和平协定”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24 00:41:47 |
三、“搬飞弹”与“和平协定”的连结与困境 马英九其实不断清楚地表明他的立场。第一次是在刚上任两个星期,2008年6 月4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专访时强调,中国大陆撤除面向台湾的飞弹,是两岸展开和平协商的前提。对于稍微有一点国际关系常识的人而言,均了解这样的说法完全是政治语言,为的是彰显以台湾主体性及安全优先的思维,是讲给日本与台湾听的,而不是真正想进行和平协商。 从冷战时间的美苏互动与冲突国家间的谈判来说,很少以要求对方先放下武器做为谈判的前提。如果有这种要求,第一种情形是摆明不想谈,出个难题给对方;第二种是将对方视为恐怖主义或分离主义,而视自己为正统,例如英国对北爱尔兰共和军的和平谈判。冷战时间美苏有关的裁军都是坐下来谈判后的结果,而不是进行谈判的前提。在国际间大概也没有实力远小于对方者要求大的另一方先解除威胁武力,原因太简单了,大的一方根本不会理会这样的要求。 台北方面当然可以要求北京撤除对台的飞弹,但是必须透过双方政治性协商进行,而不是以撤飞弹做为前提,如果两岸能够达成和平协定,台北方面自然可以依协定要求北京放弃武力与武力威胁。 由于马英九带出了“先撤飞弹才有和平协议”这个命题,等于陷入了“飞弹与和平”相对论的论述,也等于是用“撤飞弹”来对“和平协定”说“不”。这种说法,等于是一种“拒绝”的谋略,一种并不是高明的谋略。 不高明的地方在于,任何对国际关系有常识的人都可以了解,只用撤飞弹做为和平协定的前提是不够严谨的,如果基于需要,已经撤除的飞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因此,这样的条件其实在安全上是没有意义的。民进党也看出了“撤飞弹”逻辑上的不足性,自然打蛇随棍上,把“撤飞弹”的层级拉高,变成“销毁飞弹”。台联更将其演化成“投降协议”。简单地说,马英九“飞弹与和平”论述给了泛绿申论的合理空间,另一方面也把自己套住了,除非北京让步,台北失去了论述的回旋空间。 四、“做为美国扈从者”与“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选择与困境 有关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方面,马英九上任后已逐渐了解到,如果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一旦建立或和平协定一旦签署,美国再向台湾贩售军备就失去了正当性。在“军购”与“军事互信机制”方面,马英九决定选择前者,并让美国充分能够“参与”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建构过程,以使得美国放心。 2009年4月22日,马英九在“总统府”与美国智囊机构“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 进行视讯连线会议中呼吁美国政府继续履行台湾关系法。他还说,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目前仍为时过早,台湾希望与中国大陆优先处理经济议题。马英九并表示,美国继续承诺对台军售,对美台关系非常重要。5月9日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专访时再次明确对军事互信机制表态,“这个议题太敏感,涉及台湾与美国关系,我们主要的军备是来自于美国,因此我们非常谨慎”。 台北也了解,要想维持台湾关系法对台湾安全的保障,必须付出代价,而军购便成为表态的一项指标。马英九上台以后,持续大量向美国采购武器。美国国防部2008年10月正式通知国会,有意出售台湾潜射鱼叉飞弹、爱国者飞弹、E2早期预警机升级、阿帕契攻击直升机、战机零元件等六项武器系统,包含武器、配备及人员训练等项目,军购总额最高为62亿6300万美元,折合约新台币2017亿元。 另外,为了配合台湾募兵制和军队转型,美国防部整合评估室委托美国智库兰德(RAND)公司评估台湾未来的防卫需求。在走访台湾各军事单位后,兰德公司认为,在2020年前,台湾须花费上兆元购买100多项新武器,包括空军F-16 C/D战机、第三代战机及空中加油机;海军的柴电潜舰、扫布雷运兵直升机、近岸巡防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陆军的自走炮、战车、近程反装甲火箭弹等,是各军种的“梦幻清单”。(2009年10月12日新闻报导)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这句话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信条,美国也自然深信不疑。美国一方面认为两岸应该和平相处,因此对于军事互信机制并不反对,但是美国又担心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是否会影响美国的军售与美国的利益。 美国也认知到两岸和平发展是一条历史的进程趋势,不可能,也不必要阻挡,但是美国也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利益与战略布局受损,因此,一方面钱是要赚,可是又不能够把最好的武器卖给台湾;另一方面在两岸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台湾方面的信任,让美国有机会充分影响与掌握过程就变得很重要。 9月到10月的几件事,可以看成是美国与台湾互信的再次加强,也可以视为台湾容许美国力量的介入。一是先前所提的持续军购;二是由长期与美国有高度互动,可以得到美方信任的杨念祖于9 月16日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三是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于10月15日在政治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了麦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下设“国防安全”、“非传统安全”、“两岸和平”与“国家安全”等四个小组,未来将与美国、日本、大陆等地学者进行密切对话。很明显地,有关两岸互信机制的讨论必然不会遗漏。美国透过多方位的安排,目的就是希望在两岸未来的政治协商中,不以做一个旁观者为满足,而能产生实质的影响力。反观台湾也乐于美国的参与,而将其视为安全的背书与保障。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